17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的“验茶”节目中,对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期组织开展的“在北京市场上进行茶叶产品比较实验”进行了报道。
该节目一经播出,对全国茶叶消费者造成了巨大恐慌,也在茶叶行业内引起了强烈震动,众多行业专家和企业对央视不负责不严谨的报道纷纷提出质疑。
质疑一、茶叶污染物问题
此次检测出来的污染物超标为稀土,现行国家标准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没有充足的调查基础,对植物中特别是茶叶中的稀土含量的本底值(各要素在污染前的数值)没有掌握,在行业内一直存在争议,已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并且己经完成了指标评估的大部分工作,即将发布新标准。
质疑二、茶叶等级虚标问题
茶叶是感官性很強的特殊饮品,看法常常因人而异。因此对茶叶质量的感官评价,需要有多名经验丰富的高级评茶师集体审评,而且应由茶叶专业检测机构来做。本次比较试验中提出的火候、拼配问题,恰恰是乌龙茶的特殊关健加工技术。
质疑三、茶叶农药残留问题
节目中报告,在多种茶叶中检测出了农药残留,但没有超过国家标准。央视新闻的这种报告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消费恐惧。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的课题组曾对不同农药在泡茶过程中的浸出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中溶解度低的农药在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比例一般只有1%左右。
茶叶通常以泡饮为主要饮用方式,而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同时,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历次抽检结果观测,我国茶叶产品与世界其他国家茶叶产品相比整体合格率较高,农残基本控制在国标之内,总体安全,可以放心饮用。
质疑四、武夷岩茶的拼配和“火功香”问题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拼配、焙火均属于传统工艺程序。各生产厂家拼配原料及配比属技术配方,或有不同,水仙、肉桂、名丛、奇种都有可能是拼配的原料,其目的是使产品具有更好的品质风味,符合国家标准中相应的要求。同时,“火功香”是武夷岩茶加工制作工艺中“焙火”过程的重要体现,各企业均会根据其产品定位和客户群体不同,对其岩茶产品“焙火”程度进行设定和调整,进而岩茶品质风格有低火、中火、高火之别。
质疑五、茶叶市场售价问题
茶叶价格是由多项综合因素共同决定的,除产品级别外,供求关系、特有风味、原产地域性、品牌附加值等均包含其中,产品价格会根据其价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并受市场调控影响。
最后,恳请央视懂了茶再来评判茶,做舆论监督者,不能只凭头脑发热或良心发现,而要锻造审慎、准确、有力、负责的舆论监督态度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