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壶全手工炒作概念
 
   今天的紫砂壶市场,“全手工”概念风行。很多藏家买作品,都以“全手工”壶为第一要义。不过,也有业界人士认为,“全手工”壶主要是一种技术手段,跟作品的艺术性关系不大,现在大家都过于看重“全手工”,主要是被商家“蛊惑”的。果真如此吗?请看专家们的辨析。
  
  正
  紫砂鉴藏家 张明强——
  热炒“全手工”壶
  是忽悠消费者的行为
  紫砂壶的发展进步,主要依靠作品文化内涵、艺术品位的提升以及工艺上的创新来实现。但当下,市场热炒“全手工”壶概念,将技术问题和艺术问题混为一谈,可谓是一种忽悠消费者的不道德行为。
  众所周知,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使用工具的进步,近年来,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在为紫砂壶成型的问题而纠结,要我说,紫砂壶的成型乃是一种技术,过去叫手艺活,与木工、瓦工无异。紫砂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成型工作者是供春,他当时就以木为范。从明代的木模到清代的陶瓷模,再到1949年以后的石膏模,直至今天的树脂模、塑料模、钢模,这是技术上的一种连续进步,也是紫砂工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另外,大批量制作或者使用模具只是为了紫砂壶做得更美观更有艺术性,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说到底,艺术家本身的审美修养才具有决定性作用。很多人都知道,顾景舟的提璧壶就是使用工模具制作的,现在有许多人也制作提璧壶,试问,有哪一个人做的提璧壶的艺术价值能与顾景舟做的相比呢?
  另外,宜兴陶瓷成型一直有别于其他地区。时大彬时代,他创造的拍打泥片镶接成型,到如今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艺项目,这种工艺是紫砂所特有的,包括水缸、酒坛等大型陶器,上世纪80年代以前都是按照这种方式成型的。以前,紫砂壶的成型,丁山人都认为是小儿科,能够拍打镶接成型1.7米以上的大件才能称为大师傅。所以,全手工制作是技术,不是艺术。现在宜兴掌握全手工制作紫砂壶技术的人至少有十万人吧,因为这种技术学三个月就能基本掌握。当然,要做精做绝,既需要十多年的磨炼,也需要一点天资,但这种技术的难度目前被过分夸大了,认为掌握了这门技术就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实在是一个大忽悠。
  再一次强调,紫砂成型与木工一样,都是一种技术,由于木工基本不在自己制作的家具上留下名字,所以,人们现在收藏家具大多是按照木质来衡量价值的。当然,家具的工艺,包括榫卯的结构、雕工等有一定参考意义,但不是决定性的。而宜兴人在紫砂壶上落下自己的名款,以前也并不像书画家落款那么有深层的文化含义。最初是因为一整窑的紫砂壶烧制出来了,要区分是哪一家的产品才落款为记号的。因为,烧紫砂壶的龙窑一窑一般可烧几万把壶,多数情况是几十个紫砂作者合烧的。又由于很多紫砂壶造型相同,为了出窑时不至于弄错,窑户就要求每家在自己的壶上落款。现在紫砂壶壶底的印章,沾染了大师、职称这些以名牟利的铜臭味,已经跟原来在壶上留名的意义完全不同了。
  所以,消费者一定要辨明种种商家的说辞,在原料正宗、技术合格的基础上,按照艺术性的标准去选购,方为正道。
 
  反
  江苏宜兴陶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李斌——
  “全手工”壶有原创性 
  工艺难价值高
  为什么“全手工”壶的价值高?主要原因在于这样的作品,多带有原创性和稀缺性,像画家的创作一样,是艺术的再创造,而且技术难度大,所以可贵。
  同样是一把传统紫砂壶,“全手工”呈现出来的,在外行人看来,可能跟模具壶没太大区别,但行内人都知道,这其实非常考验一位紫砂艺人的艺术水准、个人修养。由于“全手工”壶没有用任何模具,一件好的作品,每一个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要靠创作者的眼光来确定。所以,现在一些做手工壶的中青年,虽然还不太有名气,艺术修养也未必很全面,但有远见的收藏家会选他的壶,就是看中他未来的发展潜力,买的是他的未来,以后的上升空间比模具壶要大得多。因为假如你一开始就抱着做手工壶的定位,那么肯定是志存高远的,至少对艺术有一定追求,不会单纯只想着为市场服务;而假如你只想做模具壶,那么恐怕一辈子就只能借助模具了,很难真正去创新,最多是将不同种类的壶型重新拼凑组合一番。
  当然,也无可否认,同款的“全手工”壶,艺术修养高的人和普通工人做出来的,虽然形态大致相同,其实大有区别。这当中的微妙关系就像穿同样衣服的两个人,一个可能显得很高贵,一个可能就显得比较庸俗了。“全手工”壶也是有不同气质的,是作者自身修养的综合体现。
  另外,单就技术而言,“全手工”壶从选择材料、打泥片,到整个工艺流程,都是比较难的。尤其现在流行薄胎壶,胎体大概就一毫米厚,这种壶就挺难掌控的,做的时候要很小心。因此,一位艺人真正掌握做全手工壶技巧,至少也要三五年时间。而且基本是只熟悉某种类型的制作,因为紫砂壶的造型很丰富,有光器、花器、方器,在工艺上各有难点。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包括大师,也往往只擅长其中某一两类作品,基本不可能精通所有造型。而如果想真正做到手下的“全手工”壶具有艺术性、创新性和个性,勤勤恳恳做个一二十年都未必能成。
  单就一件作品而言,手工成型也比模具成型要更耗费时间。我自己做的基本就是“全手工”壶,假如壶身上有比较复杂的装饰纹样,或者造型变化比较多,一把壶通常要做半个月或一个月,很简单的一把壶,也得花三五天才能完成。对于多数紫砂艺人来说,自己所做的同款手工壶,一般也就三五把。
  总而言之,“全手工”壶之所以价值高,一是工艺难,二是体现了作者的艺术修养,三是存世量少。藏家们自然乐意收藏这样的作品。市场上比较有口碑的大师,他们的作品也基本都是全手工制作的。
  当然,现在一些作者的壶,由于市场反响好,订量大,他来不及慢慢做,就有可能想办法借助一些模具来快速成型。我们都知道,模具就是一种快速成型的方法。这种取巧方式,也是需要警惕的。
  再就是紫砂壶原创作品中,也并非要完全排斥模具。有些异形作品借助了模具,也许才能更精准地表达作者的创作理念。所以,也不能单纯以是否“全手工”作为判断紫砂壶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
  收藏家 陈圣泓——
  艺师功力有深有浅
  并非“全手工”
  就是一把好壶
  在我看来,今天紫砂市场上所强调的“全手工”壶,作为对手工技艺的传承,其存在是必然的,然而不可否认在其商业推广的过程中,已经带有某种炒作成分。紫砂壶作为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器物,其实用价值很重要。合理运用辅模工具于紫砂器成型,一来可以精准紫砂器工艺造型,二来可以有利于紫砂器量产流通,这对紫砂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门手工艺传承,艺人的手头功夫尤其重要,功力深厚的艺人,方可做出巧夺天工的精品。然而,工艺技法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其实明代紫砂器制作即有借助石模的生产工艺,尤其在某些精加工环节。在清代道光年间,紫砂名匠邵大亨所制“八卦河图洛书龙头一捆竹壶”即是典型的借助辅模成型的紫砂器;再如当代紫砂大师汪寅仙与张守智合作的“曲壶”,同样也是借助辅模工艺成型。很多借助辅模成型的紫砂作品,不但精准巧妙地完成了制作,并且也很好地实现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现在市场上所推崇的“全手工”壶,应该更多地把它看作是一门传统手工艺传承所需要的坚持,但不要拿这个来作为市场炒作的由头,毕竟艺师的功力有深有浅,并不能说只要是“全手工”壶就是一把好壶。而且当市场过分炒作“全手工”壶时,必然也会出现一些仿冒“全手工”壶的假“全手工”壶,动机不纯的炒作会令玩壶的群体受到伤害。
  我个人认为一把好的紫砂壶,本身还是要注重其实用性与把玩性。在选壶的时候,要多注重其泥料的质地与造型的宜茶性,实实在在选一把泥料纯正的壶,其质感与实用性都会为你的茶饮生活带来乐趣。如果玩到收藏级别,除了权衡成型技法,需要深究的东西会更多一些。如紫砂器的艺术价值,它与作者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工艺技法水准有直接的关联。艺术创作蕴含着作者的人文情怀与艺术个性,审美不同,价值的判断也不同。同时,一件作品的收藏价值,与其在收藏市场的运作有很大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紫砂艺术发展到今天,随着茶饮文化的兴盛,紫砂茶器已经成为当代时尚生活的品位象征。如何赏玩品鉴紫砂壶,我想,鉴于它终究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实用器物,所以还是通过茶事的过程慢慢去感悟才好。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8-0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