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以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为示范引领,以茶叶生产为龙头,以茶叶生产合作社和茶叶协会为载体,采取“龙头企业+基地”等多种模式,创新茶园建设投入机制和经营管理模式,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不断调优和提升茶叶核心竞争力、茶园生产效率和产业综合效益,全面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沧源地处祖国的最西南边陲,生物多样、气候首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3.5%,年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756mm,无霜期年均长达317天,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森林覆盖率、负氧离子含量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水质天然,土壤肥沃,生态平衡,具有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加之,沧源群众种茶历史悠久,积累了一定的种茶经验,衣、食、住、行也离不开茶叶,对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爱茶、重茶、懂茶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为沧源做大做强茶叶产业提供了保障。
2014年末,全县茶园总面积106712亩,主要集中分布在岩帅、单甲、糯良、勐来4个乡(镇)。除此之外,该县境内野生古茶树资源比较丰富,分布范围较广,初步统计全县野生古茶园面积达83443亩,单甲、糯良、勐角、勐董4个乡(镇)还有野生古茶园群落。
按照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将在全县实施1万亩生态茶园建设,组织茶农对低产、衰老茶园进行改造,争取到2020年完成5万亩生态茶园建设目标任务。
2014年,碧丽源芒摆茶叶庄园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以及欧洲、美国、日本、瑞典有机茶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国际雨林联盟认证的茶叶企业,并评为年度临沧市特色奖一等奖。
依托项目建设,沧源做好园区灌溉网络建设和园区道路网络建设。坚持以茶园种植为主、茶下种植为辅,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实施生态改善工程,在园区主干道、小路便道等地,种好防护林和覆荫树,并大力推广茶下经济,组织茶农在茶园中套种龙胆草、豆类作物或绿肥植物,通过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壤肥力、单位面积产量,增加茶农收入。全面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以农业防治为主,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农药及化学除草剂;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绿肥,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物平衡,加快茶叶基地建设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低产、低效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由化学投入为主向有机生态农业转变,积极打造茶叶产业基地建设生态化、特色化、规模化、组织化、庄园化、标准化、水利化、园林化、机械化和国际化。
生态茶园
目前,全县基地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达5.8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46.71%,茶叶初制所发展到93个,精制茶厂3家。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利用“茶业博览交易会”、“南博会”、“文博会”、“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等会展活动,搭建招商引资合作平台,开展宣传营销,品牌效益明显增强。把发展名优茶机械化生产作为推进茶产业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创新机制、内引外联、全方位服务,使全县机械化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名优茶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
目前,以碧丽源、佤山茶厂、勐省农场茶叶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茶叶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茶叶品牌由原来的“春萌”、“崖画”两个品牌,发展到“佤山印象”系列的砖茶、饼茶、陈香、佤山金毫、苿丽花茶、绿茶、红茶、普洱茶、大境界等;碧丽源系列的西代蒙、绿曲、沧源红、宣紫红、金针、安东山、西代勐、乌龙茶、普洱茶、白茶、怕迫古茶、CTC红碎茶等;勐省农厂的“石佛洞”茶;其他的还有“岩波”、“岩帅”、“岩峰”、“娜玛达”等十多个品牌。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东、广西、北京、香港、台湾、昆明,并出口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受到专家和消费者家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