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壶的新高潮
 
   这几年,在中国曾经起起落落的紫砂热,又迎来了一个新高潮。2010年,由戴相明安排,顾景舟制、吴湖帆题书画的一把“相明石瓢壶”(见图)拍出了1232万元的高价,万历年时大彬制“醴泉壶”以492.8万元成交,顾景舟上世纪80年代制“上桥新壶”以448万元成交,御制诗堆泥紫砂壶拍得425.6万元……
   与这股热潮相随,有关紫砂壶的真伪虚实也再一次浮现在公众面前。类似的情形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也出现过。当年受港台市场的影响,紫砂壶的市场交易价格升至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紫砂收藏热被一些商家演化为普通紫砂壶的涨价潮,一些大批量生产的企业趁机造假,导致市场上假货泛滥。舆论很快蔓延,引来紫砂真假之辩的争议。随后这股热潮似乎就真有了冷却下去的迹象,紫砂壶的投资声誉也有江河日下之势。
   这成为紫砂收藏一个尴尬的现象。可以说,紫砂壶在收藏领域一直在“平民身份”与“贵族身价”之间纠结着,让人对它总感到有些扑朔迷离。
   上世纪60年代南京中华门外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一把紫砂提梁壶,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从明代中期起,茶饮方式发生转变,茶具也随之有了变化。唐宋时期,饮用的主要是蒸压成型的饼茶,将“团饼碾屑”,唐代煎煮,宋则烹点,到了明代中期以后,饮茶由繁至简,开始以散茶、芽茶“沏泡”,煮茶用的大壶,烹茶用的茶盏,渐渐变成了冲泡用的小壶,紫砂壶渐渐兴起。
   今天,紫砂壶的投资收藏已成为文人雅士对茶文化的另一种诠释与热爱。那么,紫砂爱好者该如何选好、藏好紫砂壶?
   以投资收藏而论,古代精品、珍品已很少见,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当代的紫砂壶,则以大师级作品最为稳健,比如已经故去的大师顾景舟,其作品近年来价格不断攀升。当代名家的仿古精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外一些宜兴高级工艺师的精品,可算投资品种中的“潜力股”,价格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可选择知根知底的正规商家或到拍卖行中竞拍,以降低风险系数。再就是一些20世纪70年代左右出生的有潜力的工艺师的佳作,可算是紫砂投资收藏中的“成长股”,价格几百元左右,值得紫砂爱好者去发现与挖掘。
   选一把好的紫砂壶,工艺是灵魂。虽然紫砂壶“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但紫砂壶所追求的意境,应与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相一致。因而,紫砂壶的古拙韵味怎样通过壶的流、把、盖、肩以及与壶身整体比例的协调、过渡、转折表现出来,考验制作者的审美功力,也考验收藏者的审美眼力。就普通紫砂爱好和使用者而言,选择好的工艺胜过迷恋名人大师,因为越是名气大,被仿冒的几率也越大。通过多观摩紫砂精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独具慧眼选择高品质的“心头好”,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由爱好转而收藏再转而成为专家,这才是最好的喜爱和收藏紫砂之路。
   收藏紫砂壶,功利心不能太重。如果整天只关注藏品的增值与否,眼里不见藏品只见钱,就背离了紫砂壶修养身心的古朴意趣。
   紫砂壶从被烧制出来的那一刻起,便注定终身与茶结缘。不用来泡茶的紫砂壶,不管多好多贵重,就像失去灵魂的躯壳,没有生命的温度。所以紫砂壶一定要用,只不过用时小心、仔细一点罢了。只有养过的壶,才能在不经意间增其岁月之“值”,才成为真正的好壶。这个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的耐心,是爱壶人对生命、生活的呵护与体会。
   “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这是“西泠八家”之一陈曼生的《秋菊茶壶图》中的一段题跋,读来让人想象着作为溧阳知县的陈曼生的风趣,这风趣里蕴含着某种内在的温度历史的、人情的、智慧的、诗性的。也许,这正是一把紫砂壶的温度吧。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8-2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