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投资紫砂壶正是好时机
 
   自从1970年代以来,紫砂壶的市场价格经历了一个波峰浪谷:先是受到市场的青睐,到1980年代中后期价格暴涨,然后就像热茶逐渐凉下去一样不断降温。
 
  但近两年来紫砂壶又开始升温了,不过有收藏专家指出,当前的总体价格仍然偏低:传统壶的价位只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30%-45%,而且许多出自名家之手的壶的身价也不及高峰时期的1/10。
 
  专家们认为,产于1950-1960年代初的紫砂壶价格不高但增值潜力很大,因为它们一般由老艺人以纯手工制作,品质优良,工艺规范。
 
  在拍卖市场上,紫砂壶的主角一直是清代产品,大约占八成,但由于藏家手中的精品壶不愿出手,加上明、清壶存世稀少,所以近两年行情较为低迷。
 
  目前,拍卖价最高的紫砂壶可能应该是出现在2002年在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的拍卖会上的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成交价为147.7万港元。
 
  尽管紫砂壶的市场价位在2004年稍有回升,如金沙内用紫砂提梁壶以55万元人民币(约合6.6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但整体涨幅并不大。专家估计,紫砂壶的最好行情应该还在两年以后。
 
  不过市场低迷期正是投资的良机。专家们建议,与其花高价拍来一把数十万元的明、清紫砂壶,倒不如考虑以较适中的价格,比如千元左右收藏民国时期的产品。
 
  紫砂壶历来都是按人定价。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价格一般为上万元,但名家名作可达10万-15万元,清代名作也要5万-10万元。
 
  需要谨记的是,了解制作紫砂壶的工艺美术师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一个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成长为国家级别的工艺师,那么他的作品就会价值倍增。另外,1970年前后出生的有潜力的助理工艺师的作品是紫砂壶中的“成长股”,目前市价为300元左右。
 
  紫砂壶ABC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自明代中叶以后,紫砂壶便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也就是说,每一把好壶都有艺术家们传达的艺术语言。
 
  一把紫砂壶从壶身表面的诗、书、画到壶底、壶把和壶盖的篆刻,以至整把壶的形、神、气、韵都体现着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一般而言,它们都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
 
  紫砂壶可分为明清古壶、20世纪初期壶与当代壶3类,其中当代壶又可以细分为解放初期壶、“文革”壶与现代壶。
 
  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分红泥(朱砂泥)、紫泥和团山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3种,烧制时温度稍有不同,产品就会呈现出紫铜、葵黄、墨绿、铁青、棕黑、朱砂黄、海棠红等各种颜色。
 
  由于第一功能是使用,因此紫砂壶首先要用着顺手,可以拿起壶把根据自己的习惯用一指按住盖看是否舒服,且其它手指不会触及壶身。壶盖与壶身的间隙太小或太大都不好,标准间隙是大约2毫米,即左右摇动时能听到轻微的撞击声,而且盖边线跟壶口线要整齐服帖成一线,转动时不会出现太大的距离。
 
  紫砂之美
 
  考量一件紫砂壶的优劣,应主要审视其“形、泥、工、款、功”五方面的施艺水准。
 
  圆形壶要骨肉亭匀、珠圆玉润,方形壶要轮廓分明、线面挺阔,仿生壶要主次分明、视觉和谐,筋纹类壶要纹理清晰、口盖严密。
 
  紫砂有粗砂和细砂之分,影响其价格的不是砂的粗细,而是是否均匀、纯正,不添加染色剂。
 
  做工精良的紫砂壶或给人高昂情绪的激发,或给人气质内敛的含蓄。你应该注意它的款识即作者是谁,还应该看它是否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密及出水流畅。
 
  四大特性
 
  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会积聚茶锈,即使以沸水注入空壶也会茶香氤氲。
 
  保味功能好。
 
  陈茶不馊,暑天越宿不起腻苔。
 
  冷热急变性好,也就是说,寒冬腊月向壶内注入沸水,壶也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
 
  紫砂大师
 
  供春:明代卓越紫砂工艺大师,壶型新颖、雅致、质地薄且坚硬,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
 
  四名家:指从明万历年间到明末的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
 
  时大彬:明万历年间紫砂壶艺术的代表人物,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宫廷收藏和重视。
 
  陈鸣远:继时大彬后清初最著名的陶艺家,创制仿生壶,把自然界中的瓜果、树木、花草纳入陶艺形制。
 
  陈曼生、杨彭年:清乾隆、嘉庆时的紫砂壶艺术代表人物。
 
  邵大亨:清咸丰、光绪末期名匠,作品以浑朴取胜,创造了鱼化龙壶。
 
  顾景舟:20世纪初叶的制壶名家。
 
  目前,顾景舟、朱可心、蒋蓉制作的紫砂壶价格最少也是30万元,部分优质紫砂壶甚至已经达到上百万元。
 
作者:佚名
日期:2018-12-1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