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爱茶爱壶之人更青睐精良单纯紫砂泥
 
    紫砂陶是中国陶瓷中的一朵奇葩,是陶都宜兴(古称阳羡)特有的陶器品种,其材质独一无二。紫砂陶的出现,是其特殊材质使然,也是社会多样化的必然选择。而作为紫砂陶最重要的门类——紫砂壶的出现,其发展则是历代文士们参与的结果。历代文人赏玩紫砂,并参与造型、装饰,集文学、绘画、书法、金石等传统艺术于茶壶一体,从而使茶壶充满了文化气息,成为陶器中一个特殊的“文人化”门类。
 
    爱茶爱壶之人
 
    更青睐精良单纯紫砂泥
 
    紫砂陶是不挂釉的紫红色陶器。其原料是单矿原成泥,不需要加配其他黏性或脊性原料就能单独成陶。紫砂泥制成器物,烧成之后,表面光滑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断面就更为明显,故称之为“紫砂”。
 
    清代有人这样称颂紫砂陶:“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种神奇的、能与黄金珠宝比价的物质,是上天赋予宜兴鼎蜀镇一带独特的矿产蕴藏。
 
    紫砂原矿泥含铁量较高,由于地质的原因,每处泥矿含铁量、化学成分等各有差异,其外观呈多种色彩。传统所称紫砂泥共有三种基泥:紫泥、红泥和本土绿泥,每种基泥中也有色彩差异,一如典籍所描述:“果备五色,灿若披锦。”因此,文人在典籍中称紫砂矿泥为“五色土”。紫砂矿泥出品不易,它是深埋在黄石山下下面的岩矿,明代的《阳羡茗壶系》就说:“皆深入数十丈乃得”,现今采矿深已有二三千米。开采出来的矿土质如烂石,经风吹雨淋、磨碾粉碎、不断锤炼后,才能成为制作紫砂器皿的原料——熟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泥色变化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紫砂泥料的色彩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但爱茶爱壶的人们还是青睐原矿资源中品质精良的单纯紫砂泥。
 
泥料烧制讲究 温度差10℃就太老或太嫩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道甚至几十道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有赖于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需要繁多的制作工具。现在,紫砂手工成型工艺已形成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工具,大小有几百种,质地有铜、铁、木、竹、牛角、皮革、塑料等各种材料。
 
    自明代正德年以来,紫砂陶的制作手段日趋完备。除了纯手工之外,还增加了石膏模挡坯、注浆法及辘轳车拉坯等加工方法。无论是全手工成型,还是借助于其他方法,其工艺的关键都在泥坯表面的精加工,即用拍子、明针、刀具等专用工具,对已经加上颈、脚、嘴、把手的壶身整体、壶盖或其他产品的表面,进行精细的括平修整。
 
    紫砂陶器烧成所用窑炉的发展过程中,有龙窑、倒焰窑、隧道窑、推板窑和现今普遍采用的梭式窑和电窑。紫砂泥的烧成温度一般在1100℃至1180℃,采用氧化气氛或中性气氛烧成。每种泥料都有一定的烧成温度,若与自身最佳温度有高低10℃之差,就会出现太老、太嫩的缺陷。
 
    紫砂陶造型丰富,产品多样,可大致归纳为茶壶和茶具、花盆、花瓶、文房雅玩、雕塑人物和物象塑品、餐饮器皿、现代紫砂陶艺七大类。其中,紫砂壶是紫砂陶中的大类产品。从某种角度而言,紫砂陶就是紫砂壶,紫砂壶也代表着紫砂陶。
 
    紫砂壶款识讲究布局得当呼应与和谐
 
    紫砂陶性质质朴文静,素面素心,浮艳基本与它无缘,但也有一定的装饰风格。装饰手法除了壶身造型之外,还有镶嵌装饰(包括镶嵌金、银、玉),包银、包锡装饰,满釉装饰,粉彩装饰,绞泥装饰、泥绘、印板装饰,和最为普遍使用的、专设生产工种的陶刻装饰等。
 
    在紫砂陶上刻有作者的名款、印章,这个特色是中国其他陶瓷少有的,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尊重和承认。从这个角度而言,紫砂陶是最具个人风格的陶艺作品。
 
    紫砂陶制作始终采取个人制作、集中烧成的方法。人们最早是为了在窑中烧成后的器物中区别各自的作品而在壶底铭印,后来演变成人们鉴赏紫砂壶的特殊款识。这种款识是人们确认作者的根据,一件紫砂壶作品也因此成为作者艺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直接体现。
 
    好的紫砂壶的款识是十分讲究的,如同书画作品的题款、钤印,讲究布局得当、呼应、和谐一样,反映出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壶外功夫。
 
    紫砂陶印款的钤盖,与书画作品的用章一样,有以下几点要求:印章大小要相宜,钤印位置要适当,风格要协调,钤印轻重要适宜,运用闲章。闲章是作者心志的寄寓,书画作品中常用,而在紫砂陶上并不广泛,加之空间有限,更要注重谋篇布局以及钤盖主体对象。如“才胆力识”之类闲章,盖在纤巧的小件上,就有负荷过重的不当之嫌。
 
    清末著名画家任伯年不仅自己能制壶,亦曾用紫砂塑其父任湘云的全身像。在吴昌硕的案头上,常放一把提梁紫砂壶。壶壁上所刻的两只龟,即出自任伯年的手笔。
 
    吴昌硕与当时的壶坛名家黄玉麟合作了《弧棱壶》,壶面刻有吴昌硕手书的铭文。下钤吴昌硕印,壶底有“黄玉麟作”的篆文方印。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有“汉君壶”一具,邵陆大制壶,于右任书。淡紫泥,制作周正,工整质朴,壶身镌“汉文先生,右任”六字行楷。通高8.1厘米、口径6.6厘米。《宜兴紫砂》一书有收录。
 
    国画大师黄宾虹为中华民族保留了历史上第一把紫砂壶供春壶(树瘿壶)。1928年,储南强在苏州街上溜达,无意间发现一家杂货摊上有把紫砂壶,发现壶把下的款识赫然是“供春”二字,不动声色地以一元大洋的价格买了下来。
 
    为了考证此壶的来历,储南强找到黄宾虹。黄宾虹对这把壶赞不绝口,说这就是树瘿壶。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知道了这件国宝,请人找到了黄虹宾,开价八千块大洋要买。为防不测,黄宾虹带着那把供春壶躲进了深山老林。
 
    新中国成立后,黄宾虹把壶捐给国家。现在,这把壶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者:玲儿
日期:2019-01-2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