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PUER10000问 >
为什么要让孩子早些学茶道呢?
 
    为什么要让孩子早些学茶道呢?
    用茶影响孩子,让孩子影响世界。这个命题,从理论上是成立的。
    茶文化的推广普及,还是要着力在孩子身上。那么,剩下的事,就只需要去做了。至于如何做?则事在人为。
    文化的推广,要从娃娃抓起。这个道理大家似乎都懂,但很多人不见得愿意去做或不知道怎样去做。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急功近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下一颗树,十年可见效。培养一个人才,可能是一辈子。以前,师父带徒弟为什么那么谨慎,就是这个缘故。
    培养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计,同样,也是一个家庭的大计。在中国的某些家庭,一个孩子甚至可以说就是全部。大家倾尽所有地培养小孩,只为他将来可以在社会上活得更好些,用大白话说得直接些,就是做“人上人”。这种思想几乎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很大一批人的人生目的和意义全在于此。
    香港幼儿园里开设的茶道课
    说实话,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是自以为无私的,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行为简称为“自私”。不客气地说,我认为大家对孩子寄予的过高期望,只是在为自己圆梦,也只是在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已。当大人们对这个社会充斥着不满的同时,还让孩子们使劲学奥数,拼命考高分,如果孩子考得不好,则非打即骂。有一个老禅师说,如果当我们发现一个影印件有问题时,我们是要修改影印件还是修改原文件呢?应该说,都要改。一个影印件有问题,必然是原文件出了问题导致的。
    我们都知道这个社会的问题出在哪里。人心不古,人们常常会发出这种感叹。就如,当我们开着新车上路的时候,就会抱怨街上太堵,车子太多。但在发出这种感叹的同时,却不曾想,自己也是PM2.5的生产者,也是拥堵的参与者,也是噪声的制造者。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享受应得的权利,但是都不愿意去承担过多的义务。
所以,我们首先要看清楚自己,这个原文件是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你再看看孩子,他的每一个缺点其实都是你的翻版。所以要改错,就从自己改起。
    孩子们从茶道中学习和传承了中华敬老尊贤的礼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风东渐,社会风气也有了一些转变。这里面有好的,当然也有坏的,但是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对大家的思想是个解放。比如,文化的多元化,开始有更多人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比如当官、发财等。现在社会人的生活方式已经非常多样化,一个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完全可以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崭露头角。说这个,其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孩子的出路不止一条,不妨让他(她)们活得不一样些,活得更精彩些。
    今天我们对这个不展开评论,借着这个,我们来谈谈“少儿学茶道”这个话题。
    学习茶道于人于社会是极有好处的,既然这么有好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好事介绍给小朋友,让他们能从小就接触茶道文化呢!
    也许,有家长要说,茶道不就是泡茶嘛,泡茶有什么好学的。这种是对茶道认识的浅薄。也会有家长会这么说,让孩子学泡茶有什么用,这又不能获得高考加分。这种则是存在明显的功利心。还有的家长会认为,泡茶用的是开水,怕把孩子烫伤。这种则是对孩子的不够信任和溺爱。当然,也有家长认为茶道这东西太虚,孩子学不会学不懂。其实,在对道的领悟上,孩子比大人更加接近道之本源,孩子比大人更加接近自然。
    所以,我们首先要走出“孩子不能学茶道”的误区。适龄的孩子能早些学习茶道,是可以终身受益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孩子学习茶道会有哪些收获。
    首先,孩子们学习茶道是从学习茶之“礼仪”开始的。茶道礼仪与中华礼仪一脉相承,是中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华文化中,“礼”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个人从小学习传统的礼仪,可以培养出极好的风度。而这种风度会随时表现在孩子的待人接物之上,会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西方文明培养“绅士、淑女”,而我们的东方文明培养的则是“君子、贤妇”。这种外在之礼,其实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内心,是礼让人有别于野蛮和不文明,是礼让我们有别于西方人,是礼确定了中国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失去了礼,也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我们文化的精粹,事事向西方人学习照搬,在他们面前我们就像小学生一样亦步亦趋,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让孩子们懂得并从小学习中华传统中最优秀的部分,刻在他们的骨子里,流在他们的血脉里,他这一生,总到哪里都是一个大写的“中国人”。
    孩子们接受能力很强,一招一式都做得非常到位
    其次,孩子们在茶道实际操作中必然学会“安静”二字。茶道的精要在于“静”,为了准备一个茶席,要挑一个清幽的环境,而环境是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的。孩子们进入到这种环境,远离了喧嚣,心与自然更加接近,人也会变得更加天真和纯粹。孩子们之所以迷恋电脑、电视,是因为他(她)们离自然远了,朋友少了,少了父母的陪伴。想想,现在的年轻父母,哪一个不是成天刷手机。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到。孩子一旦感到孤独,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进入电脑和电视的世界里去。喝茶,尤其要父母带着孩子一道泡茶、喝茶,与孩子一起阅读、聊天,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与父母皆能获益。让孩子静,父母要先静,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去关注他(她)的成长,比每天与那些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发微信要重要得多。我每次看到有朋友用微信分享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就会特别感动。你看,与孩子在一起的经历,也是你个人成长的一部份,让你在朋友圈中会有加分的。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懂得爱孩子爱家庭的人,你就也会成为值得朋友信赖的那个人。
    再次,在茶道的实际操作中,孩子会学会“谨慎”。有的家长可能担心,孩子泡茶会烫到自己或是别人。其实,这一点是不用过分担心的。相反,孩子们会从泡茶中学会做事必需的专注,并从犯错中得到教训。偶而有孩子把水洒出来,也不至于有严重的烫伤,因为在专业的老师指导下,孩子们会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来操作,让他(他)们远离危险。即使打烂一个杯子什么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必过于紧张和责备。不犯错就不会成长。孩子们在从事茶道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要把一道茶泡好,要专注于许多的细节和流程,动作就会舒缓审慎而变得气质优雅。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很讨人喜欢嘛!比起那些大大咧咧,丝毫不懂得照顾他人的孩子,那就是天地之别了。
    然后,孩子在茶道学习中,为他(她)们的内心里揪播下了国学的“种子”。茶道是博大精深的,一个茶道大师,必然是一个国学大师,学识修为和艺术修养也必是极高的。用茶道去影响孩子,其实就是为他(她)们打开了国学的大门。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有几代人从小就没有接触过国学,他们的国学水平就停留在会背几首唐诗,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四书五经,大多是没有翻过的。这些几千年的精华,如果不让孩子去接触和了解,那实在是太可惜了。在学习茶道的过程中,提倡孩子们从《弟子规》、《大学》、《论语》等入手,学习一些属于中华民族的“根”的东西,算作是给他(她)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国学的种子”。学过的这些经典会成为他们记忆的钩子,并会成为他们思想的一部分。有丰富的国学营养在孩子们的思想里,他们的生命将会多么的丰盈。在必要的时候,他(她)们自会去进一步学习提高,而茶道则是他们生命中的国学之门。
    其后,茶道是一种审美。有关于茶道的一切皆是美的,茶叶本身来自于大自然,茶山茶乡茶树茶叶,无处不是美。泡茶之水亦来自清泉与江河,赏水之余尽览山川美色,对孩子们又何尝不是一种性情的陶冶。茶器茶具之清洁和造型优美,每一件都是艺术品,实用器造得最精致最美的,差不多就是喝茶的用具了。在喝一泡茶的功夫,同时赏鉴一副书法绘画作品或是一件艺术品,在茶之外,见识得以提升,审美得以加强,兴趣爱好自然要比一般人来得高雅。懂得了艺术的审美,就会带来道德品质的“审美”,就会懂得一个人应有的节操,从而使自身变成一道经得起泡的“好茶”。
    礼仪的培训要从小着手,才能伴随孩子的一生,茶道礼仪帮助孩子们变得优雅
    最后,茶道将会是父母送给孩子的一个终身的“伴侣”。一个孩子终其一身,影响他最大的,除了父母、老师,就是朋友。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决定了他的生活的层面。所以,我们一定要送一个好朋友给自己的孩子做为礼物,“茶道”就是这样一位朋友。茶道会成为孩子终身最忠实的朋友,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因为茶道的濡染会使他气质不凡。在茶道中,孩子会上到很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分享”,一个懂得分享的孩子会交往一群志趣相同的朋友,请你一定相信,一个爱茶的人,必是一个高雅的人,必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孩子的本性具足了,再天天生活在这样一群朋友中间,还用担心他(她)变坏吗?为人父母者,最怕的是孩子将来学坏,可是你们又不能天天陪伴在他(她)们的身边。唯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志趣,让他(她)们获得这种天生的免疫力,并自然具备吸引好朋友的气场。能够做到这一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而我还想说的是,茶道既然叫做“道”,那它就具有与“道”一致的属性,也是属于“玄之又玄”的东西。不要指望孩子学茶道去考级考证,不要要求孩子学茶道将来好发财。学习茶道,给孩子找个好老师。然后,由师父领着进了门,将来的学习和修行,各人会有各人的造化,这也实在是很值得期待。
    茶道,给人拓开一片未知的世界,给人一条通向悟道的大门,给人一片精神的栖居之地。
    我们带着茶,跟随着茶,经历这个世界,领略浮世的繁华富贵,阅遍天下的万相森然,回来时涤尽俗世的征尘,静下心来品一杯香茗,顿时领悟什么叫做“道”,什么叫做“无相”。此时,我们必会彼此相视、会心一笑。
    这个世界的未来是孩子们的,我们可以做的是:给他(她)们留下那些好的文明的高雅的东西,而不要留下一堆邋遢和低俗不堪的垃圾。
    让我们把“茶道”文化介绍给自己的、身边的孩子,这是能给家庭和社会种下福因的好事情。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1-23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