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国时期陶瓷
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63年,楚将庄蹻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古滇国,都城在今晋宁县晋城。
这一时期的陶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云南腹地滇池、抚仙湖周边地区土著濮越民族与楚文化结合的产物。如带流壶、直筒杯等,带有浓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陶瓷的风格,出土地往往有杆栏式建筑遗址。另一类是滇西北地区具有氐羌民族风格的陶瓷。原居甘、青地区的氐羌民族受秦国崛起的强大压力,被迫向西南迁徙,经岷江流域、雅砻江流域进入金沙江流域,逐步扩展到滇西北一带。氐羌风格的典型陶瓷是双耳罐。这种陶罐的最大特征是:圆口或橄榄形口,大双板耳从口沿连接到下腹部,鼓腹,平底。这种陶罐在云南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泸沽湖沿岸、永胜、宁蒗、丽江、德钦、剑川等地。尤其是其中一些制作精致者,腹部装饰有对称的螺旋纹。还有一种虽不带双耳,但腹部也饰以双螺旋纹的陶罐,这两类陶罐虽数量不大,但制作精美,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腹部有双螺旋纹的双板耳陶罐,可视为羌人的典型遗物之一。
古滇国时期,青铜器极其发达,从礼器、乐器到实用器,大多采用青铜制造,陶瓷处于从属地位。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发兵云南,以武力威慑滇国,滇国归汉。汉王朝在今晋宁县等地区设益州郡,汉王赠滇王“滇王之印” 金印,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从此滇池地区被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从西汉开始,大量汉族迁入云南。至东汉初,古滇国逐渐衰亡,夷化汉族南中大姓崛起,开始了爨氏的地方割据。陶瓷作为日用品缓慢地发展着。这一时期,一方面部分汉族在夷化,另一方面部分少数民族上层在汉化,是汉文化的沁润期。与四川接壤地区的汉墓中陪葬陶俑具有浓厚的川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