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建水紫陶作品的制成,需要经过十到十几道复杂的制作工序。除了烧制,其余工艺都必须全部或大部分依靠手工完成。因此建水紫陶的制作基本不可能由一个人单独完成,它是数人通力合作的结果。在传统的建水紫陶制作工艺中,一般分为制泥、拉坯、绘制、刻坯、填泥、精修、烧制和磨制八个程序,并且分别由专人承担各个工艺的制作。因此,建水陶的制作过程中,保持建水紫陶艺术的整体性尤其重要。往往一个优秀的陶艺创作思路由于制作过程中参与者的失误,造成创作的失败。这就需要创作者(陶艺家)全面熟悉各个工艺环节,并严格要求参与者按照设计意图进行工作。
那么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这八个不可或缺的工艺吧。
制泥
建水紫陶原矿泥主要出产于座落在距县城两公里附近的碗窑村。分布在第三系地层中,面积约为0.15平方公里,可见厚度0.54~11.54米,一般厚4~6米。陶土中氧化硅、氧化铁含量特别高,制品质量远胜他处。初步提供储量72.1万吨。④开采出来的矿土细腻坚硬,需要将大小不同的块状泥料摊开放置,自然风干。然后用石磨磨成细粉。其粉末按照大、中、小号粗细不同的筛子人工筛灰,直到矿土成为极细的风尘状泥灰。过筛后按照制陶要求将不同的粉末泥灰进行配比,再将其倒入大陶缸中进行浸泡搅浆,放置沉砂后作再次淘洗搅浆,如此五六次后,在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生泥”。生泥治好后,需放置在石膏缸中一周左右,俗称“醒泥”。将醒后的泥料,用脚踩踏搅拌,直至用泥刀划断泥料,横断面呈细腻的反光镜面时,才是成品陶泥,俗称“熟泥”。上世纪末期,建水工艺美术陶厂成立泥料车间,采用真空练泥机替代人工制泥工艺,建水紫陶手工锤炼泥料的状况才得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