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茶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些茶叶摘完。”“不知道这么多的鲜叶要卖给谁。”温泉镇尼诺村党总支书记周发荣用3个“不知道”,总结出了茶农近期的感受。
这3个“不知道”,不仅仅是尼诺村的“总结”,昌宁全县的茶农同样在其陪伴下,度过了一个春茶季。全县所有茶农都感到了“倒春寒”,鲜叶的收购价格与去年相比,差不多每个时段都要低2元以上,而茶叶的同时萌发,更让这种落差体现得淋漓尽致。
共同发力 携手解困
“茶产业要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必须建立在茶农信心的基础之上。”如昌宁县副县长杨朝强说,面对严峻形势,昌宁县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政府、企业、茶农上下齐心,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昌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茶园、茶企、茶市开展专题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和降低茶农损失的“茶六条”,即涉茶部门、金融机构、制茶企业紧密团结,共渡难关;制茶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确保茶农鲜叶款及时足额兑付;CTC红碎茶生产线全力生产,最大限度地收购鲜叶,保证茶农利益;电力公司全力保障制茶企业和茶叶初制所电力供应;乡镇以组建茶叶采摘队、互助组等形式保障采茶用工需求;乡镇和有关部门积极协调联系、主动靠前服务,确保茶产业健康发展。
“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生存,就得有群众的支持。在今年这种市场条件下把茶叶收起来,即使自己倒贴一点,也不能让群众对市场、对产业丧失信心。”面对市场的低迷,漭水镇明德村茶叶加工户禹春祥仍然坚持收购着。昌宁县茶办统计数据显示,全县春茶干毛茶总产达699.43万公斤,同比增长35.81%;实现产值23299.89万元,同比增长2.37%,在干茶价格、鲜叶收购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其中,累计收购CTC原料鲜叶3000余吨,生产CTC红碎茶650吨,同比增长56.07%,鲜叶收购均价2.7元/公斤,支付茶农鲜叶款810多万元。
立足资源 做精产品
正当昌宁县上下努力抗御市场“寒流”的时候,一个好消息让昌宁茶人信心倍增: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帮扶西南山区贫困茶农示范项目在昌宁启动。
参加启动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士康和原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孙伟林,浙江省茶资源跨界开发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朱跃进3位专家实地考察,为昌宁古茶树保护与利用、茶产业转型发展建言献策。张士康建议:“茶产业的发展基础在传统,突破在现代,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茶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昌宁茶产业转型升级,一要充分发掘昌宁的独有资源,特别是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二要设计并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并通过策划全国性茶事活动和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三要立足创新,创造一批特色茶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四要创新商营模式,打造茶庄园、茶天堂等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购物餐饮等为一体的复合消费模式。朱跃进建议:“昌宁在古茶树的保护上要有规范的管理流程,在现代茶园建设上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程序。”
昌宁茶人也在思考着、探索着。“今年的茶市场变化,对我们来说影响并不太大,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有传统的销售渠道,全国1500多家加盟商销量稳定增长;二是拓展了旅游销售渠道,在全省建立了5家3000平方米的专营店;三是成立了理想科技集团做网络直销,建立了点对点分享的销售模式。”龙润茶业集团副总裁赵映旭坦言,昌宁茶产业转型发展,应重点在精细化、品质化、品牌化上来做文章,加强茶园管理,强化农残监管,做实分级采摘加工,做到从原料到产品销售一条龙的监管,以品质来提升整个产业的价值。
昌宁县古茶树保护协会担任副会长的昌宁龙润茶业公司总经理罗加荣,是一直致力于古树茶保护与利用的茶人之一。对昌宁古茶树的保护和利用,罗加荣提出:“在保护古茶树上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和格局、在营销上要有昌宁古树茶品牌意识、在制作加工上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罗加荣认为,昌宁茶特别是古树茶要把纯生态作为最大卖点,以古树茶、生态茶带动整个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昌宁县目前正在制定相应的措施,重点将从强化茶园基地建设、开展示范茶所建设、走品牌振兴之路等8个方面着手,促进茶产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