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中国茶壶文化

    中国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文明,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陆羽(733年-804年)和他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就诞生于中国并闻名于世,这对中国茶文化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有着民族礼仪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人,特别是文化族尤其喜好饮茶。饮茶,即使在中国普通百姓也是寻常惯见的事,成了中国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人们随着对茶的迷恋而对饮茶壶具独特的钟爱应运而生。产生了洋洋大观千姿百态的茶壶及其文化。瓷壶、玉壶、铜壶、紫砂壶,金壶、银壶、景泰蓝壶,造型各异、材质多样,玲珑剔透,五彩缤纷的壶让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我国茶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制壶业独步全球的鼎盛局面。更对技艺超群的工匠师、艺术家的不朽作品,发出由衷的赞叹!
    雾松飞鹤:景泰蓝工艺壶  雾松飞鹤:中国壶文化(图文)  雾松飞鹤:中国壶文化(图文)
    汉晋时瓷质壶开始流行,历代烧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壶,如西亚的扁壶、鸡头壶、唾壶,唐代的凤头壶、皮囊壶,辽代的鸡冠壶、马镫壶等。早期壶形由口颈、腹、足构成,有的加双耳、无流与柄。六朝后盛放汁液的壶,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晋时的鸡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颈管状流、八方流,宋代细长而弯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龙柄、凤柄、曲带式柄等。到了汉代有圆形、方形、扁圆形、八角形、弧形等。商代有长颈鼓腹的圆壶。西周壶除承袭商代式样外,多设有圈顶壶盖,盖可倒置用作杯。耳多为半环耳或兽首衔环状耳。春秋壶造型较商周壶轻巧,多为扁圆壶或方壶。许多壶盖上端做成莲瓣形,也有一些在壶盖或壶身外表装饰鹤、龙、璃虎等立体动物形象。汉代的铜壶继承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样式,圆壶称为钟,方壶称为钫。汉时,壶既是酒器,也是盛水器,汉代还作为量器。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乐宫钟和错金银鸟篆文壶,都是代表性的精美作品。前者全身布满方格纹,其上鎏金,方格中嵌以淡蓝色琉璃,金色与蓝色相互辉映,色泽美丽;后者遍体布满纤细流畅的鸟虫文字。明金壶颈部满饰如意纹,肩及腹部镶嵌白玉及各色珠宝,下部錾刻二龙戏珠。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紫砂开始制成壶,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其形真可谓纷繁多样。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景泰蓝诞生于皇宫,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景泰蓝工艺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
    唾壶、夜壶、圜壶、投壶、提壶、执壶、携壶、行壶、悬壶、彤壶等,中国人在壶具的遣词造句上也与世不同,可见一斑。最著名的要数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中“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名句。
    中国茶壶文化(图文):雾松飞鹤博客   雾松飞鹤:中国茶壶文化(图文) 雾松飞鹤:中国壶文化(图文)
 

作者:玲儿
日期:2018-12-2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