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如何鉴别紫砂壶的年代

 

    鉴别紫砂壶的年代一事一直困扰着紫砂壶收藏爱好者。目前紫砂器的鉴定则还处在摸索探求阶段,我们在工作中对于鉴定紫砂是本着五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外型
  关于紫砂器的判定,首先要清晰各个时期砂壶外型的特色,以及演化开展的规则。其外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带装修的光货,这是最见设计者时间的著作。第二类是仿动物、植物的花货。第三类是筋纹外型,其特色是在光货的基础上出有各式的锋芒,多在嘴和把手处出筋。紫砂壶的外型明代的款式较少,多为圆形、筋纹形个性古拙、圆浑。壶体偏大多提梁,有硬提软提之分,无足宽平底,光素而少富丽,愈加靠近百姓生活。清代前期砂壶外型呈现了专供宫殿、皇家运用的精工细琢的宫殿壶,外型多以天然形和几许形为主。别的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型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娇小玲珑;清末及民国前期的砂壶外型、款识增多,附加的装修也多,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式上没有太大的立异。
  (二)胎质?
  紫砂器的胎质具体地说即是泥料。纷歧样时期的泥料有着纷歧样的泥质,而纷歧样的泥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一样的。明代时期紫砂运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受是粗糙的,这是其时的炼泥陶洗技术相对落后的缘由。据有关材料标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5-30目,而清中期为55-60目,到了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是泥料的精粹程度)。目数越低,颗粒越粗,孔隙度也越大,用手指弹击声响沙哑、发闷。明代的砂壶外表均无光泽度,因为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外表失光。1965年南京市中华门外明司礼宦官吴经墓出土的壶,是中国当前有编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此壶的泥料与1976年羊角山遗址所出的残器一样,泥料很粗,挨近缸胎,有生烧和火疵表象。因为是与缸类一起入窑烧制,所以壶身部分都沾有少数的釉泪。明代制壶的泥料仅仅将开始用来制造大缸大瓮的泥料略加澄炼罢了。杂质较多,所以器物外表很粗糙。到了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糙,大多富含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扎实。?
  到了清代泥料澄炼技术整体有所提高,呈现了紫砂细泥。清中期制造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燥。咱们关于泥料辨认,在紫砂壶的断代知道上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别的,从泥色上也有差异。明代的泥色多紫色、赤色(大红袍),而清代的泥色则较多,除了以上两种外,还多见一种在紫砂泥中夹有梨皮似小点的紫砂,称为“梨花点”或“桂花沙”,前者较后者粗,也有人将它们统称为“梨皮”。“梨花点”清代前期多见,而“桂花沙”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多见。民国今后,紫砂的色彩多了起来,如墨绿、黑色等。而现代的紫砂器考究质料与色彩外型共同,如仿青铜器外型,就用仿古铜色彩的泥砂制造。紫砂壶因为常常把玩磨擦,一朝一夕,就会有一层亮光面,俗称“包浆”。这也是咱们辨别作业傍边辨别年代远近的一种鉴别紫砂壶辅佐手法。?
  (三)制造技术
  制造砂壶的成型技术,在各个时期都有所纷歧样。这些技术规模还包含了烧窑的办法、烧成气氛、窑炉布局、燃料等诸多方面。这些外在的要素都会在制品上或多或少留下年代痕迹,因此也就变成咱们今日断代知道的凭证之一。明代开创期的壶是以捏制为主,壶内胎通常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到了晚明的时分,时大彬发明了木模制壶办法,壶内壁不见指纹,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触摸通常对比粗糙,有时为了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变成最早的附加装修。盖与钮的相触摸有时也会这样处置。因为明代不独自烧壶,反将壶放在同窑的缸中套烧,所以常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外表,有的砂壶还因遭到火的缘由凸起气泡,使外表凸凹不平,壶的内壁也薄厚纷歧。在许多情况下,因为温度不行,砂壶不能彻底烧结,所以其胎质较为疏松。
 

作者:玲儿
日期:2019-01-2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