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清康、雍、乾三代紫砂器特征

    清三代紫砂器的式样比明代更加奇特,同时开始注重器表装饰。其式样千姿百态,有仿古铜器造型,仿花果等紫砂象生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紫砂装饰风格发展到了顶峰,有泥绘、加彩、浮雕、堆泥、贴花、施釉、搅泥、镂孔、包漆、包锡、磨光等,层出不穷,因器思变,可说是集中了中国陶瓷工艺之大成。值得一提的是官窑和宜钧窑,由于皇帝的爱好,此时出现了宫廷指定烧造的皇室用器,高贵、华丽,工艺繁琐独特,有珐琅彩绘,描金,皇帝御题诗等,品位极高。宜钧釉紫砂发展也达到了高潮,釉色丰富,有仿钧、哥、汝窑等。紫砂器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期。
    清乾隆御制紫泥
    1、原料材质:紫砂材质常见铺砂,沙料较细而匀,泥料色泽润活,手感细滑,如熟豆沙泥,易出包浆,色彩绚丽灿烂,极其丰富。
    2、练泥与烧造:练泥采矿后天然风化再用磨子加工,故泥料较细,约50目~60目,在20倍放大镜下能看到颗粒状云母、石英粒,胎身表面较平整。烧造采用龙窑,温度较均匀,由于技术提高,故无过温、欠温的现象。声音基本上为“哨哨”铁器声,朱泥例外,在30倍以上放大镜下看,胎骨结构为玻璃体。
    3、制作工艺:采用拍筒身和镶筒身,也有制壶大家坚持以手捏为主。如陈鸣远、邵旭茂等,壶身无指螺纹。此时期流相接处位于壶身中部偏下,流下弯曲弧度较大,把的形状较多,但比明代要小,而且把上下粗细变化不大。流、把采用明接与暗接,接口修饰均较好。基本为独孔,汉方等较大型壶为直排长孔和双眼、四眼孔。一般圆壶在手工加工后,当紫砂坯体尚未完全阴干时,外壁在木盘上轻细修刮,达到精圆。
    4、艺术风格:清三代作品,造型丰富多彩,制作精良,富丽堂皇,均不惜工本,充分体现了皇家气派和奢靡之风。
    清三代的紫砂大家有陈鸣远、惠逸公、邵旭茂、王南林、杨季初等人。
    5、印款:均为篆体方印,金石味很浓,一般在底部,盖内少有,把下印很少见,刻款为钢刀刻之,在底部,还有楷书刻堂名款。
    此时期名匠有:陈文居、陈文伯、陈子文、葭轩、郑宁候、虞荣、邵玉亭、陈荫千、陈汉文、张怀仁、杨季之、杨友兰、邵基祖、邵德馨、陈觐侯、许文龙、王友兰、华凤翔等。
    清三代由于皇帝对紫砂器的宠爱,不但从地方进献名家紫砂精品,还从民间进贡名壶再由造办处进行彩绘泥绘、描金等精加工供皇室使用。这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官内务府档案中有记载。
    康熙朝:在紫砂胎上画珐琅,有茶具、笔海,其他素壶则未见。珐琅彩紫砂茶具有壶、盖碗等。紫砂胎骨较松,在胎上先罩一层红褐釉,然后加画珐琅彩。另一种,材质为红泥,泥质细腻纯洁,较少杂质,表面淡红而不浓妆,艳而不腻,在壶身加画珐琅彩。画珐琅以花卉为主,有彩桃、月季、菊花、葵花、牡丹等,还有龙、凤、云彩图案。底款字以珐琅彩题写“康熙御制”楷书,有黄、蓝两色,蓝釉款加一白釉底,式样为大方章或大圆章,均带框。
    雍正朝:目前所见在紫砂胎上(胎体较松)先罩一层鸡黄釉或蓝色宝石釉,再进行彩绘,以牡丹为主,壶型为瓜果型,并在花蕊、叶纹、壶嘴口、颈口、壶底边勾金粉,整壶色鲜亮,富贵、大气。底内盖无边框“雍正御制”方章。
    乾隆朝:由于皇帝风流儒雅,又是品茗品泉的专家,对宜兴茶具的喜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所以,凡是向宫廷进献的紫砂精品全部以本朝年号为款识,器物最多,有珐琅彩、描金、粉彩、泥绘、浅雕等等,并亲自题诗、词。皇宫定制珐琅彩,有壶具和文房用具。
 

作者:玲儿
日期:2019-01-3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