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看古人说关于紫砂泡茶的话:
李渔在《杂说》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文震亨在《长物志》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茶疏》说:“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尔”
很多用过现代紫砂泡茶的人,看了这些话,心里不免有些嘀咕。
古人是喝多了在瞎扯,还是经验之谈?
不管怎样,我们似乎都需要先了解紫砂的发茶性,才能对这些说法有所定夺。
发茶,简单的说,是茶叶加水变成茶汤的一个过程,当然,其中茶具是少不了的。
我们大多都有用过紫砂,陶器,瓷器,玻璃,甚至塑料器皿泡茶的经验。
先不管用的茶具质量如何,泡的是什么茶,如果有仔细的对比,就会发觉,用不同器皿泡出来的茶,口感是不一样的。
茶汤的口感上的差异,其实是代表了它内含物质,混合度,协调性,和存离状态等各类特征有所差异。
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紫砂发茶时,具体的影响因素。
首先,壶壁吸水率较高,配合着泥料的亲和力,发茶时,水和壶壁接触后,有个缓冲。它并没有直接发力,是先承后发力,加上泥料发茶力强,故能够先全面接触后而发力渗透。
出来的结果,是茶汤中心结实,外围柔和,实现外柔内刚的效果。
然后,紫砂的双气孔,发挥着两个功能,一个是气阀的功能,另外一个是气屏隔离作用。
气阀排放出多余的热能,当然同时会带出一些飘香,但这确保了古人说的无熟汤气的功效。其次,气屏发挥了续热作用,让茶汤有充分的时间蕴香入水。
如果优质泥料,它会更进一步的有效的提取高质量的芳香甘醇物质,然后茶汤味道按清浊规类,达到茶汤味道清晰,茶水醇厚的效果。
所以,这一得一失之间,得远多过失,不夺香的意义,也是在这儿体现了,失去了一点飘香,换回来了珍贵的韵香。
故双气孔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协调,续热力的调控,出来的茶汤有活力,而不是硬梆梆的纯味觉刺激。
然而,紫砂虽需要有一定的透气性,但并不是说透气性越高就越好。
透气性太高了,尤其是人为的,调控幅度就大了,容易造成发力不足,温度气味隔离不足,茶汤质量下降,韵味不足。
倘若泥料不够坚实,首先牺牲的是提取高质量芳香甘醇物质,也就是韵味上有所衰减。
然后,不坚实的壶身,发茶力比较散涣,发茶力,协调性,混合度,也会有所减弱。
所以,我们其实不难发觉,紫砂发茶,关键就在泥料和窑火。
泥料窑火定基调,壶的形制定风格。故选壶挑泥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易养而已。
故紫砂发茶,它不仅仅是提取,还有提炼的效果。
综合来说,紫砂发出来茶,更具有养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