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美文 >
平生观物心 一盏知秋味

   有秋宜饮青茶之说,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还是应该根据体质来饮茶,气候只能算饮茶的小因素。

   秋雨淅沥了一天,清极知寒。雨滴一淋,触目尽是秋味。惜花生佛意,听雨养诗心。纵观古人吟秋的诗句:“蟋蟀独知秋令早”, “黄花最是知秋味”,都不如秋雨夜寒的茶室里,几只枯荷萎花投影下的一盏清茗,更具秋意。

   今年的春天,安溪高温雨多,很难找到一款能入口满意的铁观音春茶,也不敢推荐给茶友品鉴。茶农靠天吃饭,茶是天工造物,没有好的年景和适宜的气候,即便有通天的本领,也改变不了雨水茶的苦涩与寡淡。

   秋雨飒飒,敲窗依旧,好像无意停下。茶室内,灯下一人、一壶、一盏,我试品着去年剩余的铁观音秋茶。三款茶分别为“兰知味”、“小有韵”、“幽兰不采”。“兰知味”汤水稍粗,兰香馥郁。“小有韵”,芳幽水滑,香远益清。

   “幽兰不采”是一款十年的陈茶,汤色金黄油亮,气若空谷幽兰。“幽兰不采”确有清香雅韵。其名是我读唐人《幽兰赋》时偶得:“惟披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于是嫩叶旁开,浮香外袭。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好茶如兰,不因旁人不欣赏而不发幽香。既然她生成了国色天香,每个人都会缘分品到,但能否真正品到,只能看缘分的深浅了。

   铁观音是清代雍正年间,由安溪人发明创制的最早的青茶。铁观音茶的横空出世,将茶香、茶韵演绎到了茶的极致,掀开了沉香凝韵、花香果雅的茶类新篇章。制茶技术其后传到武夷山和台湾,影响了武夷岩茶、台湾乌龙茶的制作和发展。台湾的木栅铁观音,就是由张氏兄弟在清朝光绪年间,从安溪引入台湾后开始种植的。

   在乌龙茶属的品鉴中,武夷岩茶因品种繁多,焙火复杂,而显得比较难懂,但只要把握住岩韵的汤厚气足,花果香的细幽清浊,香气与回甘悠长的程度,感觉是否仅在舌尖一点,还是能过半个口腔,还是能否越过咽喉,且香甜如鲠在喉。明白了这些,一下午喝懂岩茶,不是难事。

   铁观音的品鉴相对简单,正宗的纯种铁观音,品种香为标准的兰花香。铁观音的香气,以幽雅细腻无青草气、无驳杂气息为上。如用盖碗品鉴,盖香呈乳香、清新花香,冷香泛果香者,等级较高。

   茶汤入口清甜,味厚细腻,有沙沙的胶质感,水香与盖香高度一致者为佳,入口回甘迅捷持久,花香满口,无苦涩杂味者为上。年份较久的老观音,兰花香悄隐入水,水偏厚滑,汤色渐深,基本无焙火味道,咽下入腹,肠暖胃舒。若还余留火味,火味不应压过铁观音特有的花香、果香。好的铁观音,五水之内不能出现水味,七水之内必定余香满口。

   铁观音有春水秋香的特点,春茶水细,秋茶香高,孰是孰非,各有千秋。对茶不熟悉时,我们会过分关注茶的香气高低,等真正谙熟品茶的门径之后,汤滑水细,水香一体,才是品茶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壶一盏小生涯,陋巷深居几岁华。秋雨之夜,一柱香,三款茶,喉吻润,齿颊香,清净乐事,涤烦忘忧。暮雨仍潇潇,苒苒物华休。平生观物心,一盏知秋味。
 

作者:玲儿
日期:2019-02-2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