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一把没泡过茶的壶 永远都是残缺的

   玩物,玩物,重玩而非物。
   太过纠结于这个大师那个大师,玩起来就没意思了。
   型也好,料也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把没泡过茶的壶,永远都是残缺的。
   茶壶,茶壶。唯茶方能赋其魂。
   玩壶的过程把玩壶人和壶的生命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一把有灵性的壶是玩壶人和做壶人一起完成的。
   一切的评判标准,当激情过后,都会归于平静。
   唯有昔日那茶,那友,那一个个瞬间成为永恒,流入心底,涌上心头,化作一丝丝温情。
   当你见物思人的时候,什么料摸起来都会那么的润,什么形看起来都那么的有神。
   或许这就是朋友们说的“爱屋及乌”吧!
   其实,很多复杂的问题,都会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只是找答案不难,难得是心行如一。
   “多看少买”被众玩家奉为真理,可又有几人压得住激情,耐得住寂寞?如果我们加以一些方法,是不是能够更好的实现?比如说,凡壶必侍茶,壶不包浆不入新壶。好壶常有,而“米”不常充裕。一把再垃圾的壶,当初你买下来的时候,必有合你心意之处,而用久了,自然也就有了你自己的味道,有了它自己的韵味。当人与壶建立起感情的时候,一切的外在评论都不再那么的重要。而当你再入手下一把壶的时候,原本养得“大成”的壶其实无形中已成为了一个标杆,对于你自己来说,其实,已经进阶了。
   恕我狂妄,纵观多个论坛N多版本的“紫砂学习贴”除了皮毛知识,还是皮毛知识。你看这些东西永远不会“进阶”。所谓皮毛知识也就是些概念性的知识,虽然说起来都对,但却无可操作性。即便存在一些“进阶型”的帖子,但看起来就像散文,虽型散而神不散,但那也仅供同一层次玩家神交共鸣而已,同样不具备可操作性。
   跟一个没见过原矿的人,一个没见过练泥流程的人谈泥料。跟一个没见过模具实物,没见过做壶过程的人谈手工。光靠那几张转了无数论坛的图片,真得能掌握一,二吗?即便买一大堆成品壶回来,就成达人了?多少诚实的老师傅做了“无数”把壶,都说自己只是一个做壶的,泥料是买回来的,不敢妄论泥。而我们买一大堆成品壶就开始“辩手论料”是不是有点“过家家”的感觉?
   “宜兴”,我们可以抱着朝圣的心情去参观游玩,但没多大必要怀着朝圣的心情用朝圣的价格去买“工艺品”留念。如果我们只从希望多了解一些紫砂知识角度出发,与其高价买入些珍品,还不如把这笔钱花在宜兴看看别人怎么做壶,看看别人怎么挖矿练泥,看看入窑出窑,有可能的话甚至亲身参与一下。
 

作者:玲儿
日期:2019-02-2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