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PUER10000问 >
知道我为何要鼓励你喝茶吗?

   知道我为何要鼓励你喝茶吗?

   一、那么多的饮料,为什么选择喝茶
   很多时候,我不大愿意主动提到茶,虽然我知道的不多也不少。
   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一收不住,就很像是在搞推销。
   往往说到最后的结果是,我如痴如醉,你笑而不语。
   茶这种东西,说白了,是一种饮料,比白水有味儿。除了能补充人体必需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外,还能喝出点儿滋味,哪杯苦些,哪款涩些,哪些有点甜等等。
   那么有人问了,干嘛不直接买饮料喝?
   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是不可以。
   但凡当你去超市买一瓶常见的饮料时,温馨提示你看一下配料和成分,尤其注意下“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等这些关键字。
   闹得沸沸扬扬的食品安全问题,其潜在的危害在这不用多说了,反正我每次看见食品添加剂时,都会迟疑三秒。
   当然,我知道,你会问我嘛,那现在很多食品都有添加剂呀,包括火腿肠呀,酸奶呀什么的,蔬菜还有农残呢,不也照吃没事儿么?这饮料能有多少危害?是,广州还时不时台风,北京还时不时雾霾呢,该上班的还得上班。事儿不是这个事儿,但理还是这个理嘛,明知道可能会存在隐患,在有选择的条件下,正常的思维肯定是选对自己损害最少的。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二、茶真的是无害饮品么?
   那么又有人问了,茶叶就一定没害了么?
   我很负责的告诉你,鲜有报道。
   用科学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茶学本身是门学科,不是大部分人所理解的狭义的茶道、茶艺、喝茶。我每次被问到这样的问题都很无奈,恨不得把这几年的所学全部倒出来讲个三天三夜,从种植讲到栽培、从栽培过渡到加工、从加工剖析成分,再从成分跳到审评、最后从审评延伸至文化,最终我发现这是徒劳。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存在,它首先来说是科学的,其次是有沉淀的,再然后才是有深度的。这就意味着,在对待每一个和茶叶相关的问题上,都有着辩证的思想和判断,这也是爱茶的人应有的态度。比如说,我不会告诉你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哪个好,也不会说什么人应该喝什么茶,哪个牌子的茶最好等等。
   上善若水,水浮茶沉。茶,作为一个载体包容着性别、民族、文化、职业、地位等等差异性的存在,本身就不具备可比性。
   事实也是如此。
   我时常说自己很幸运,匆匆青春的那几年与茶结了缘,也自然而然的结识了一大帮子爱喝茶的人。聚在一起时,少不了喝茶。对每一泡的茶我们都很珍惜,因为深知来之不易。我们也会聊茶,抿一口便知轻重,一对比便知好坏,然后各抒己见。很少,几乎没有人会把注意点放在牌子,产地,质量认证等等这些标签上。
   喝茶,就是喝茶。很纯粹。
   不过,我倒时常会被问起,某某网上说哪个茶好是不是真的?某某网又说茶喝了会中毒,是吗?某某网还说....每次一被问到我都哭笑不得,我欣赏对求知的渴望,同时也反感这些道听途说的消息。这就有点像前几年盗版光碟猖獗一样,好多东西被断章取义并且来源还有待考证时,就会误导消费者,严重妨碍整个社会的进步。

   三、我为什么鼓励你喝茶?
   首先,它无害。
   其次,它有味。
   最后,它有文化。
   01>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文化这东西就厉害了,扯起来能扯得天昏地暗、没日没夜。茶学这门学科里面专门有一个分支是茶文化,高度能上升到博士乃至以上。细想人家学用整个青春研究的东西,肚里的墨水加起来能涂抹地球三圈。我不是鼓励大家要研究到多深的程度,抿一口茶就要把喜怒哀乐全感叹了,而是想表达看似小小的一片茶叶背后有数不清道不尽的事和情。
   茶文化之所以能引起了各个阶段人群极其广泛的兴趣和探索,我觉得与它本身的存在形式有很多关联。
   茶,从树上的一片叶子到杯中一抹绿,整个过程凝聚着上下五千年来人们的勤劳与智慧。从神农尝百草得荼而解之的第一次发现,到炒青、晒青、蒸青的尝试运用,再到压制贮藏技术的发展,茶叶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见证了整个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演变和飞越。
   02>茶,诉说着历史
   对于茶的起源,至今也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茶”字的正体字为“荼”。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在文中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人说茶起源于唐代。但实际上这只是文字的简化,而且在汉代就已经有人用茶字了。茶,如同中国汉字一样,源远流长。
   03>茶,是一种情怀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东坡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白居易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

   茶与佛有着不解之缘,所谓“禅茶一味”,一曰苦,二曰静,三曰凡,四曰放。茶的苦后回甘能帮助修行佛法之人参悟“苦”谛;茶道的“和静怡真”是静坐静虑参悟佛理时的最好陪伴;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在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中契悟大道;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如同品茶,偷得浮生半日闲,云也淡来风也轻。
   浮躁的人,是喝不了茶的。要么豪饮如酒,要么牛饮如水,还没细细品味茶汤在舌尖上的起承转合便匆忙咽下,一问三不知。不知味,不知觉,不知意。
 

作者:玲儿
日期:2019-03-1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