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资讯 >
杨彭年与紫砂壶的故事

普洱茶

    杨彭年,紫砂壶名家,生卒不详,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与弟宝年、妹凤年同为制壶高手。其制壶精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被人推为“当世杰作”。

    杨彭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

    说到曼生壶,不得不说一下陈曼生。嘉庆二十一,陈曼生陈到溧阳任职,结识了杨彭年,两人相见恨晚,从此,便开始了创作紫砂壶的传奇故事。

    陈曼生,即陈鸿寿,字子恭,浙江钱塘人中国清代篆刻家。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之一。

    嘉庆二十一年,陈曼生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结识了杨彭年,并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给予鼓励和支持。更因自己酷嗜砂器,于是在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设计多种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壶形。自此,文人壶风大盛,“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导入另一境界,形象地给予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在紫砂历史上便出现了“曼生壶”或“曼生铭,彭年制砂壶”等名词,表面看来,镌刻名士和制壶名工“固属两美”,名壶以名士铭款而闻名。写在壶上的诗文书画依壶而流传,壶随字贵。

    曼生壶也叫半瓢壶,以半瓢为器身,流短而直,把成环形,盖上设弧钮,把梢印"彭年",底印"阿曼陀室"。造型设计简洁。半瓢壶是清代江苏宜兴,制壶名家杨彭年与金石学家、与宜兴相邻的溧阳县知县陈曼生合作的作品,全面的继承和发扬了全手工制壶工艺,是研究陈曼生造壶的重要资料。
 

作者:玲儿
日期:2015-11-0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