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火焰色调与成陶温度
如何控制火焰的性质和温度,使之满足紫砂壶烧成的需要,是烧窑操作的主要内容。烧窑工人的任务是比较繁重的,但归纳起来,就是看火、烧火和用火。
火焰的化学性质,对于烧甩的制品有很大影响。一般可根据燃烧产物中一氧化碳含量的多少,把火焰分为氧化焰、还原焰和中性焰三种。中性焰在实际生产中是难以达到的,故一般窑炉经弱还原焰代替。窑内调风情况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窑内的压力、气氛和温度。故风量、风压的调节,对烧窑来说,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窑火燃烧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陶坯颜色也不断变化,400℃时呈暗红色,600℃时呈桃红色,800℃时量鲜红色,1000℃时呈黄色,1200℃时呈浅黄色,1400℃时呈白色,直到1600℃时量无烟无焰的耀眼白色。这一些,全凭烧窑工人的熟练技巧,靠目光观察,根据火焰的温度和坯件的变化而增减燃料以及空气流量,缩短或延长烧炼时间,使产品合乎规格。窑火要烧到1000℃上下,陶器才能烧成,所谓千度成陶。宜兴紫砂壶所需的烧成温度在1000℃~1250℃之间。这种火焰色调很掌握,“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稀,稀沙土气。”
所谓火焰色调,即火焰在烧成过程中的各种不同色相的变化。根据火焰的不同色调,可推测窑内的相对温度。
烧成温度,俗称火候。陶瓷制品烧成时,从烧结温度范围中,取出一段区间,在此区间内温度改变,不影响制品的品质的任一温度点都可以叫做烧成温度。国定颁布标准规定,日用精细陶瓷的烧成温度定在吸水率0.5%以下。
除了瓦器和唐三彩陶器尚属粗陶器的火候温度(1000℃以下)之外,任何陶瓷器要达到密致不渗水且陶质吸水率在0.5%以下,其烧窑成陶温度皆已超过1000℃以上。红泥壶烧成温度1140℃;朱泥掺砂要烧到1180℃-1130℃;紫砂古壶的成陶火候温度在1170℃;现代配料的紫砂壶要烧到1230℃~1250℃;黄泥或白泥成陶火候最少在1240℃。据说陈曼生的古壶有烧到1280℃的,这是因为掺有火山土黄泥砂的缘故。所以没有固定的成陶火候,要看陶艺家熟练的泥料配法和时尚的风格而紫砂壶烧窑成陶的温高。因紫砂壶或其他硬陶的烧成没有不超过1000℃以上的,有“千度成陶”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