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陶的故乡。她位于太湖之滨,山明水秀,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宜兴又处于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因上天的厚爱,地下蕴藏着得天独厚的紫砂土。特别有利于陶瓷的生产。
紫砂陶的主要有紫泥、本山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紫泥是产于陶土甲泥矿中的一种泥料,产于宜兴本地,他们以天然的矿物组成,蕴藏在岩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紫砂土是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种陶土,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有着优良的可塑性, 成品由干表里均不挂釉,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使用时不灸手。常揩试,表面自发光泽。紫砂泥料的分子排列与一般陶瓷泥料的颗粒结构不同,成鳞片状结构。本山绿泥是甲泥矿内的夹脂,红泥是夹于陶土“嫩泥”矿中的泥料,又称朱砂泥。三种原料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需要进行相互配比混合使用,从而产崐生更多的紫砂泥色。由于原料矿区和矿层分布的不同,配方不同,以及烧成的温度、气氛变化的不同,色泽更为丰富,可分别呈现天青、栗色、深紫、梨皮、朱砂紫、海棠红、青灰、墨绿、黛黑等色,故有紫而不艳、红而不娇、绿而不嫩、黑而不墨、灰而不暗的高雅色调。淳朴大方,别具风格。
紫砂泥不同于一般粘土,不能用水直接膨润,需经多套工序后才有理想的可塑性。首先了解一下从紫砂矿石到变成可以做壶的泥料的形成过程:选矿——开采——陈腐——干燥——精选——粉碎——配料——搅拌——练泥,这样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紫砂泥。人工炼泥是石磨碾碎过筛,加水后经人工翻复捶练直至达到理想的可塑性。现在所用的机械炼泥是用粉碎机过筛后加水拌和经真空练泥机制成成品泥。
古书上所记载的泥色有很多种,但是由于文献记载十分简练,所以没有流传下来详细的配方,而后人只能做个大概。由于紫砂的物理结构与众不同,有一些泥料自身呼吸作用明显,所以自身也会有一些颜色的变化。这对后人判断泥料的配比和一系列的工艺手法造成困难。另外一种泥料的特点的形成并不光是泥料本身的原因,还包括窑温、烧制时间、燃料、制作手法等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所以,我们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还要根据现代的工艺特征和泥料特点,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发挥紫砂特有优点,有创新,有扬弃,才能与时具进,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泥料来。
我们在运用紫砂泥料时,一要看是否纯正紫砂泥;二要判断泥料的产地是不是黄龙山系;三要了解泥料的陈腐时间;四要分析泥料的烧结温度是否合适;五要思考泥料的颜色、质感是否配合砂壶的造型;六要掌握泥料的收缩比对壶身成型的难度。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紫砂泥料进行简单的以鉴别、取舍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