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壶在收藏领域一直在“平民身份”与“贵族身价”之间
 
   “壶中自有乾坤在,煮茶品茗任江湖”。紫砂壶市场不断升温,不仅大师壶价格飞涨,新生代的作品也一壶难求。究竟是谁在推动这个市场的升温,这样的高温又能持续多久呢?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族群,许多老茶客认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在盛产好茶的中国,对于爱喝好茶的中国人来说,拥有一把好的茶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应该说,一把紫砂壶从壶身表面的诗、书、画,到壶底、壶把和壶盖的篆刻,以至整把壶的形、神、气、韵都无不体现着传统艺术的审美。赵朴初先生曾说过:“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意思是说,与其白白地守着千百部经书不得其解,还不如喝茶去呢。人们在紫砂壶上镌刻得最多的壶铭恰恰是“吃茶去”。“吃茶去”,看起来是句大白话,其实是禅语,个中含天机,蕴藏着想通事理、获得顿悟的门道。
 
   可见要真正看懂紫砂这潭水,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是不行的。
 
   紫砂壶在收藏领域一直在“平民身份”与“贵族身价”之间纠结着,让人对它总感到有些扑朔迷离,不知深浅。
 
   据调查,宜兴当地有三万多人制作紫砂壶,真正供不应求的是大师级的手工壶。手工壶讲究的是工艺,要做出一把好壶,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做出生坯,再晾晒烧制成品的话,还得半个月。而那些大师级的作者,多已六七十岁高龄,往往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维持这样的高产量。在宜兴,买一把大师的好壶,至少要等上三年。
 
   如今,走进任何一家紫砂壶的小店,即使面对的都是一般助理工艺师或者学徒的作品,你还是会感觉到定价体系的复杂。看起来很相像的两把壶,可是价格会差几倍。如果店主是个诚实而有耐心的人,就会把两把壶拿出来对比,让你看做工、看线条、看泥料,并且向你解释,这把壶的制作过程中是不是用了模具,而另外一把壶是不是纯黄龙山的泥料。初学者往往在这复杂定价体系的“深水”中昏沉起来,到了最后还是不明白。
 
   今天的紫砂壶已不仅仅是一种喝茶的工具,就像瓷器一样,做工精良的紫砂壶,已经上升为一种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有些人因为喜欢紫砂而收藏,有些人则为了投资而收藏。1985年,顾景舟的壶2500元一把,而汪寅仙的壶也可以卖到2500元。2500元在当时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的中国人眼里,简直就是天价。其时,顾景舟在紫砂厂的工资每个月也就79.8元。2000年,顾景舟的壶三四十万而已,如今已是数千万元。就在前几天顾景舟一套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拍出8000万,如果加上15%佣金,那就是9200万。
 
   不仅仅是大师级的作品飞涨,据了解,从市价来看,工艺师每提升一个级别,作品价格几乎就要翻10倍,国家级工艺师的作品如今在50万元左右起价。
 
   对于目前紫砂市场疯狂的热潮,也有资深藏家表示不理解。紫砂壶的最本质价值就是泡茶,而一味地将紫砂壶价格哄抬上去,让它离开茶桌变成只可远观而不可把玩的藏品,这才是紫砂壶的真正悲哀。
 
   目前许多不懂紫砂的人也纷纷进入,欲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使得收藏太商业化,改变了紫砂壶给人带来的一种愉悦感。”
 
   拍卖公司之所以看好紫砂市场,在于部分藏家日渐成熟,开始关注紫砂内在的体现。当材质与名气不再能够左右买家购买动机的时候,他们就要挑美的东西、精致的东西,开始更关注作品的艺术、文化内涵,这正是整个市场与藏家成熟的表现。也正是基于此,各家拍卖公司仍然对紫砂的未来充满信心。
 
   一位搞茶文化研究的学者说,茶有三味:曰水,曰茶,曰器。高士尚水,将其视为茶事首要;常人尚茶,认为选择什么样的茶叶才是喝茶的关键;最不通的是尚器,把盏弄杯铺张成一显摆。
 
   紫砂虽小,却壶通大道。于谈笑间,只有懂壶的人,才可以赴一场人与壶的精神盛宴。如果整天只关注藏品的增值与否,就背离了紫砂壶修养身心的古朴意趣。收藏者抛却功利心,一壶在手,思接千载,体察延续千年的江南文人精神和虚怀若谷的大度情怀,品茗间,感悟紫砂大师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倘如此,又岂在乎紫砂的“水”有多深,“火”有多热?
 
作者:玲儿
日期:2019-06-1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