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工艺六个特点
 
   紫砂艺术和紫砂工艺是二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二个交叉的概念。紫砂艺术,就是把这种材质作为手段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行为,她是世界陶瓷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紫砂工艺是紫砂壶制作的一种加工工艺、手段,即体现从原料、半成品到成壶的加工过程。
   紫砂艺术强调的是个性化,她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于彰显个性,无需保护就能传承的内容。而紫砂工艺,强调的是功用,个性化是其次内容,她需要保护,需要被传承。
   一般来说,紫砂工艺如瓷器工艺,她包括平民工艺、个人工艺和贵族工艺。平民工艺也称为民众工艺,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及现代,紫砂窑属于民窑。因此,贵族工艺比较少,在康熙、乾隆年间有少量的,至于机械工艺,以前是几乎没有的。现在的紫砂壶制作,基本上是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历史上也是如此,这能说明,紫砂工艺的主体应该是个人工艺。
   紫砂工艺,因为其制作方法不同于陶器或者瓷器的制作方法,她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用途
   紫砂壶是用来泡茶的,当然了紫砂类作品还是以紫砂壶为主的,我这里说的紫砂工艺也是针对紫砂壶的,是“因用而美”的体现,“能用”是基本,是生活用品。生活是物与心的交融,是用心去感受手上使用的物品,通过使用让心能享受到美的感觉。茶壶是茶人与茶之间的纽带、桥梁,是人与物交融的部分,因此离开了能泡茶之用,也就离开了紫砂工艺的根本——用。当然了,现代陶艺在紫砂中的反映,那是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此处不针对这新工艺,见谅。
   二、材料
   紫砂壶是用特殊的紫砂矿土制作的。紫砂矿土是紫砂的基础,这应该是大自然对宜兴人的厚爱,紫砂矿土中的砂与茶之味的交融;壶色之朴素与禅茶之理趣的完美结合,使得紫砂壶成为茶具之首,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紫砂壶的制作是由特殊的制作工具来完成的
   从事紫砂壶制作的前辈们,发明了矩车、木转盘、牧拍子、牛角明针等特殊的制作工具,这些制作工具在世界陶瓷制作中是独一无二的,既实用又简单。一块泥片的平整与规圆,我们只要用“木搭子”轻轻的敲打几下,再用矩车一转就出来了,而国外的陶艺家,他们只有棍子、线、针等工具,没有矩车和木搭子,他们就很难处理这样的泥片。我们教学生,不仅仅是教制作紫砂壶,还会教他们如何去制作适合自己的工具的。
   四、紫砂壶制作有特殊的工艺技法
   所谓特殊的工艺技法,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宜兴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技法”,这是最应该值得我们重视的,她是精华,是我们紫砂或者陶瓷界的财富。紫砂工艺历经龚春、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顾景舟等名家的实践经验沉淀、总结出一套在世界上独特的、成熟的制陶技法。我们为什么尊称顾景舟先生为泰斗,泰斗是后人赞誉在某一个方面负有名望、权威,或对某一行业作出特殊的、杰出贡献的人,顾景舟先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结合现代科技理论,全面、细致的归纳了紫砂传统工艺技法,形成了一套最合理的生产流程、最符合人体功效的紫砂工艺技法,并且言传身教,带出了一大批学生,他将紫砂工艺带上了一个新台阶,因此,我认为,他在紫砂工艺历史上是一个泰斗级别的大师。
   五、紫砂工艺是由单独、个人来完成的,并且有师徒传承
   紫砂从其诞生到现在,一直是扎根在民间的,她一直注重个人的价值、个性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紫砂工艺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名人佳作,并且代代相传,绵延至今。
   六、紫砂工艺是宜兴本地的、独特的工艺,是有历史、传统的工艺
   这些年来,很多人都在讨论着保护紫砂传统文化这个话题,其实质是保护紫砂工艺文化,不是紫砂艺术,工艺文化是很容易被遗忘的,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必定会产生新的替代品,从而使得紫砂壶被人遗忘了,被淡化,直到消失。宜兴家门前已经有这样的实例了,如无锡的泥人阿福,他原来是庙会祈福的替代品,如今,这样的传统已经消失,阿福生存的载体已经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找不到他的功用了,于是,就成了旅游纪念品。
   同样,历史上茶文化的兴衰,也会直接影响到紫砂工艺,紫砂起于宋代,盛于明、清二代,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你是否注意到,宋代和明代间还有一个朝代——元朝,这期间,紫砂艺术和紫砂工艺应该是一个空白,很少有记载的。而这几年,紫砂的兴与茶的兴也是共同的,但我认为这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热,并不是紫砂工艺的热,应该说紫砂工艺文化已经出现了危机,紫砂矿土的匮乏,紫砂传统全手工技法的失传等现象已经慢慢出现了,市场上出现的机器壶就是最好的例证。
   紫砂艺术是内涵,紫砂工艺是表象,而这表象是针对做壶人而言的,你看到的紫砂壶,是一把壶,是紫砂艺术的体现,至于紫砂工艺,你是看不到的。如有机会,欢迎你多与做壶人交流,从紫砂壶的制作方面对紫砂壶做更深入的了解,这将会有助于紫砂壶工艺的健康发展。
 
作者:玲儿
日期:2019-06-19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