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窑变
所谓窑变,是指瓷器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由于器物的釉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和还原作用,开窑后得到的产品,在釉彩、釉质等方面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既很难说出原因又很难重复其结果的过程。
我们所熟悉的窑变是从钧瓷开始的。钧瓷的釉层较厚,用0.5%~0.9%的氧化铜为呈色剂,在1200多摄氏度的还原焰中,还原成胶体铜粒子,散布在釉中即可形成红色釉,由于铜粒大小不同,或青色或红色的混合,有时会呈现玫瑰紫、海棠红等釉色。这是因为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如果釉的组成不均匀或两种不同性质的釉施于同一器上,因其变化复杂和难以预料,就会形成窑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定的烧制气氛下,能否产生窑变,与釉的着色剂分子、发色机理以及色质有很大关系。我们所知道的高温釉有两种,一种为高温颜色釉,另一种为高温窑变颜色釉。如蓝色釉与窑变蓝色釉,从字面上看都是蓝色,但蓝的颜色不同。蓝釉只是一种普通的釉,高温后仅会发生深浅变化,而窑变蓝色釉在高温熔化时晶料物质在表层形成垂流的雨线,釉色随着窑内温度与蓝底色釉隐约互动,幻化出五彩缤纷的色彩。
需要说明的是,乳光蓝白斑作为窑变的萌芽,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器上就有出现,是宋代钧窑将窑变艺术提到了一个历史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