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陶瓷是我国北方契丹民族在接受唐五代时期汉文化的影响,结合本民族的习惯,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实用工艺品,在这些历史文化遗物中,既反映了契丹民族历史文化的特点,又反映了契丹民族和汉民族之间历史文化的互相影响,辽瓷以富有浓郁游牧生活气息的造型,在我国唐代、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南北瓷窑所烧之的产品中独树一帜。
辽瓷的造型和装饰是适应人民生活需求和文化传统而产生的。它不仅凝聚了契丹民族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同时反映出契丹族和汉族杂居生活的面貌,辽陶瓷器的造型,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属中原式的有:盘、碗、碟、杯、盆、瓶、壶、瓮、及各种玩具;属契丹式的有:凤首壶、背带壶、鸡冠壶、马蹬壶、海棠盘、方碟,此类造型都具有契丹民族传统的独特风格,其颜色主要有白釉、黄釉、绿釉、三彩釉。
契丹族源于东胡,他从辽河上游开始崛起,一直 “转涉为时,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因此,逐水草,随寒暑,网来渔猎的不定居生活方式对辽代瓷业影响很大,更影响了辽瓷的造型和装饰。辽瓷是处于唐宋瓷器的过渡阶段,但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其窑址主要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北京西部、内蒙古赤峰市地区。
鸡冠壶是辽瓷艺术中的精粹,由于上部有鸡冠状的耳,亦得名鸡冠壶,又因骑马时被携挂于马鞍附近,也称之为马蹬壶,鸡冠壶(马镫壶)在辽瓷器中是非常有特色的品种,它是模仿契丹民族各种皮革制的容器而烧制,其造型别致,形体变化丰富,式样较多,大体有单、双孔之分,有扁身环梁和圆身环梁之分,有高矮横梁之分,其年代早晚取决于壶自身所保留皮囊容器之特点来区分。
黄釉马蹬壶,管状口,鼓腹,扁体,提梁、圈足。施釉不到底,形体细高,可见白色化妆土,图2壶的腹部是划花牡丹纹饰,黄釉玻璃感较强。
黄釉和绿釉贴花双猴鸡冠壶,壶身上扁下鼓,整体呈长方形,平底,足心内凹,管状口粗,此壶无梁,壶顶部呈鸡冠型,有两只塑猴骑在上面,近处分别有一孔,当中可穿系固定在马背上,寓意 “马上封侯”,壶体两侧边沿处各有一圈仿皮革制品缝合时所留下的凸褶和穗状装饰物;壶面的划花和贴塑也完全比照了革质皮囊壶的装饰,既表现出辽瓷粗犷、雄浑的造型风格,又体现了契丹人传统审美艺术观的历史痕迹。
绿釉剔花牡丹纹马镫壶,壶体上薄下厚,管状小口,环形提梁,高身圈足,壶身和提梁做仿皮条装饰,壶面剔花的瓷艺表现手法,牡丹纹饰的浮雕感极强,这一纹饰的出现是契丹民族传统艺术中融入了中原汉民族文化的体现。
三彩剔花凤纹马镫壶,其造型基本保持了原始皮囊壶的特点,扁圆形壶身,高身环梁,平底圆足,颈部有皮穗样装饰纹,壶身图案为剔花凤纹,其纹饰刻工娴熟,线条流畅,艺术表现手法夸张,其凤凰纹饰也是吸了汉民族文化艺术内容。
辽三彩是继承唐三彩风格和技法基础上又有所发明和创新,辽三彩不论是器物造型装饰艺术,还是烧造工艺都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契丹民族特色和前列的时代特征。辽三彩釉色主要以黄绿白三色,形成色彩鲜艳的艺术效果,契丹人曾以黄色代表富贵,绿色代表家乡草原,白色代表心灵纯洁,加之又有“尚白”和“以白为洁的习俗”,由此可见契丹人对生活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