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在2015贵州省秋季斗茶赛上,来自清镇红枫山韵茶场有限公司的茶样“湖城明珠”斩获绿茶“金奖茶王”。无独有偶,在今年全省春季斗茶大赛上,开阳县贵州岚宇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开阳富硒白茶”获其他茶类“金奖茶王”。
在市农委农推站站长、市茶办主任龚静看来,屡屡斩获“茶王”大奖,与贵阳坚持走茶叶标准化道路密不可分。近日,记者走进贵阳市几家茶叶生产企业,探访贵阳茶产业发展背后的故事。
茶中有林 打造有机茶园
12月3日,走进开阳县蓝龙乡田坎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茶树葱绿,茶园修剪工作已经完成。
“与普通茶园不同,我们的茶园每隔10排茶树就种有一排树,林中有茶、茶中有林。”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春说,为了建好茶园,他先后前往东南亚、云南、福建、浙江等地考察;建设之初,蓝芝茶园就严格按照有机标准种植,在采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虫黄板等物理防控手段的同时,注重茶园的生态防控。
在蓝芝茶园内,除了茶树,还有桂花树、药用香樟和杨梅树,林茶间种,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为茶园建起了“生态屏障”。“比如樟树的虫可以吃掉茶树的虫,桂花树的虫又会吃掉樟树的虫。”张春说。目前,蓝芝公司拥有有机茶园基地1200亩,年茶叶销售产值1000余万元。
在蓝芝公司的陈列室,张春自豪地展示了“黔茶杯”金奖茶奖杯。“目前,全省仅有三家茶叶企业获此殊荣,蓝芝公司送选的‘蓝芝玉叶’牌翠芽就是其中之一。”张春自豪地说,在“黔茶杯”评比中,只有送选的茶样连续三年获得特等奖,才能获得金奖茶。
工艺升级 确保产品品质
“用秋茶原料做出了春茶的品质。”2015贵州省秋季斗茶赛上,专家如此评价清镇红枫山韵茶场有限公司的茶样“湖城明珠”。这句评语背后,是公司总经理张卫民十多年如一日对茶叶品质的坚持。
1998年,外出务工的张卫民回到贵阳,在合群路开起一家卖茶门店。卖茶的同时,张卫民常常下乡去采购茶叶,在此过程中,他发现尽管茶叶量在增长,品质却在下降。为此,2007年,张卫民开始找土地自己种茶,建设生态有机茶园,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除草。2008年和2009年,他相继栽种了100多亩乌牛早、600亩福鼎大白。
2010年,眼看茶园即将投产,张卫民专程去湄潭、凤冈等茶产区,学习如何用现代化机器制茶。2011年茶园开采后,张卫民才发现制茶并不简单。“第一锅制茶不顺利,杀青的时候,温度掌握不好,茶青全糊了。”张卫民说,为此,他又将专家请到厂里现场指导。经过反复实验,茶叶制作工艺有了质的提升,得到市场认可。第二年,张卫民的茶叶销售收入已与成本持平。
尝到甜头后,张卫民每年都会请专家到厂里指导,不断提升制茶工艺。从2011年以来,他的厂里每年都会引进新的生产设备,以及配套的新生产工艺。
标准生产 打响黔茶品牌
“两个‘茶王’的产生,偶然中带着必然。从2011年开始建设高标准茶园以来,我们从投入品控制抓起,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在加工工艺上不断提高、改进。”龚静说。
龚静说,近年来,贵阳市茶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一方面积极建设高标准茶园,全市茶园面积达27万亩,茶叶企业达70多家。同时积极推动茶叶基地建设向精品化、标准化、观光化发展,茶旅一体化初见成效。在蓝芝公司,茶旅一体的规划已经完成,酒店建设已完工,初步具备接待能力;在清镇红枫山韵公司,茶叶体验中心、旅社已经建成,已接待游客上千人。
在加工工艺上,贵阳市大力培养茶叶加工技术人员,引进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和设备,并结合本地鲜叶品质等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技术、改进设备。此次红枫山韵的“湖城明珠”就是市农委今年开展“贵州珠形茶成形技术创新及应用”课题的具体应用。
“下一步,在保证茶园面积稳定的基础上,我们将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的提高,推动茶旅一体化,开发涉茶食品和旅游产品,着力发展精制、拼配能力,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打响品牌。”龚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