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高雅的文人气质
紫砂天生丽质,“泥性”独到,遗韵千古而常在、常新,自有其赖以立身入时的根本所在。这个根本或曰常性, 可用“润”(气息润活)、“雅”(情调雅致)、“宜”(品性宜人)三字概括,可谓泥中之玉,不可多得也不可滥用。所以紫砂的血脉是传统的、东方的,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 与文人高雅的气质十分相近。奥玄宝在《名壶图录》中这样评价茶壶,说它们是:“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俗如衲子。”如此清新自然的文人气质,又怎能不惹人喜爱呢? 难怪在《砂壶图考》曾记郑板桥也自制一壶,亲笔刻诗“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饥寒便自豪。量小不堪容大物,两三寸水起波涛”。它的内在高雅气质尚且如此,外形构造之独特更是让人爱不释手了。如清代中期邵景南的“朱泥莲子壶”,壶身款:“是谁人似玉,小折树间花。”泥色醇和尔雅、神秘迷人,如荷花池间玉立、若冬梅雪中含苞,卓尔不群,风韵令爱壶人神醉。如果壶器泡养日久,则温润而富深度、层次的变化,美不胜收,极其符合中国文人内敛的儒雅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