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容天壶的由来
 
    容天壶,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据佛教经典中说,弥勒菩萨生于南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后来跟从释迦佛出家。他能示人凶吉祸福,而且非常灵验。在临终之前,曾说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容天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 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 在质朴中见深厚。 
 
  在中国的许多佛教寺庙里,人们都能见到一尊笑容可掬,光头大耳,袒胸凸肚,箕踞而坐的菩萨像,这就是弥勒佛。 
 
  据佛教经典中说,弥勒菩萨生于南印度一个婆罗门家,后来跟从释迦佛出家。佛陀曾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在来世成佛,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度脱众生。唐代以前的弥勒佛造像多是以菩萨形象出现的。 
 
  现在寺院中供奉的弥勒佛像相传是在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个名叫“契此”的和尚,号为“长汀子”,他身材短胖,言语无定,随处坐卧。经常以仗背一布袋入市,四处化缘,见物则乞,人称“布袋和尚”。 
 
  据说他能示人凶吉祸福,而且非常灵验。在临终之前,曾说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后来人们就把他作为弥勒菩萨的化身, 先是在江浙一带,民间都画他的图像供奉,后又在寺院塑其形相,这就是现在寺院中大肚弥勒像的由来。契此和尚圆寂于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因此将其 形象作为弥勒菩萨供奉,当是宋代以后的事情。杭州灵隐寺飞来峰有大肚弥勒造像,是飞来峰最大的一龛佛像,南宋造像。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5-22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