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壶艺风格从明代典范时期追求“雅品”的美感理想,转而追求奇巧新颖的品味。清代,紫砂艺术进入了鼎盛时期。砂壶艺术高手辈出,紫砂器不断推陈出新。清代康、雍、乾时期,由于皇室的推崇,以彩釉、描金装饰的紫砂壶颇为盛行。乾隆皇帝嗜好茗饮,紫砂壶更是数度被列为贡品进贡皇室。描金装饰清初始,至乾隆时期工艺成熟,嘉庆、道光两朝后失传。乾隆时期到嘉、道年间,宜兴紫砂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紫砂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到了咸丰、光绪末期,黄玉麟、邵大享等名匠的作品重归明代纯朴清雅之风格。
古代紫砂器专场中最受瞩目的当属“清乾隆描金山水诗文四方壶”,壶身为方斗形,壶肩微耸,向上蓄势,壶耳形鋬,方嘴直流,有方正古雅、气势雄浑之非凡气度。壶面施以描金装饰,金彩用真金研磨,二次烧成,此种装饰工艺极为费工。帝王御制之美固然富丽奢华令人赞叹,不娇不妍的文人紫砂艺术之美同样让人沉醉。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色彩含蓄,与文人气质十分相近,并著录于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71页。愙斋款“段泥石瓢壶”乃清代重臣、金石书法家吴大澄收藏之壶,吴大澄历任两省巡抚,酷爱紫砂,常邀名手至家中制壶。此壶简朴大方气度不凡,是件“智欲其圆、行欲其方、刚柔兼施,允克用藏”的珍品。清黄玉麟、吴昌硕合作“鼓腹壶”出版在《砂壶选粹-天地方圆紫砂藏品集》第182页,壶以纯正紫泥为料,素面素心,仅以陶刻书画装饰壶体,抚之温润若豆沙,极具触觉美感。一壶清茗,让文人书画艺术家与壶艺师结下了不解的茶墨壶缘。
“七大老艺人”专题首推紫砂泰斗顾景舟创作巅峰时期所制“茄段壶”,通体不着点滴笔墨,仅以造型、材质示人,其光华内敛,有丈夫清高内敛之气,作品制作和成型工艺难度极大,令人叫绝。顾老一生制作此款壶数量极少,拍场之中从未出现过此款顾氏砂壶。另有顾景舟“紫泥提璧壶”,出版于《紫砂风云》中。壶盖面似一古雅玉璧,壶体扁而呈圆柱形,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轮廓造型端庄周正,结构严谨,比例和谐匀称,线条简洁明快,是当代经典的茗壶之一,也是顾老的经典代表作。裴石民“悟奇套具”造型古朴别致,别具一格。上世纪20年代,极为爱好紫砂陶的名魔术师莫悟奇与裴石民相识并结为知己,合作设计构思制陶时间长达十余年之久,当时“悟奇壶”便已名震十里洋场,成为紫砂艺术之珍品。王寅春“高梅壶”乃王式最擅长之筋纹式,造型雍容大方,规矩挺括,光润和洽,口盖准缝严密,令人赞叹不已。蒋蓉“蛤蟆树椿壶”造型逼真,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其色泽动态及表面肌理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出版于《当代紫砂群英》封底。
市场热捧的实力派大师何道洪的“大涵壶”体量巨大,气势恢宏,设计制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由著名画家韩美林书法,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刻,首次亮相拍场尤为罕见。三色松竹梅提樑为近年紫砂拍卖中所见最难能可贵的何氏重器,仅制作两件,据悉另一件已损坏,本件为完美之孤品。砂壶稳重大方、精工细致,器形力度、动感十足,韵味深厚。得光素器之圆润敦厚,筋纹器之工精艺谨,花货之细腻优雅,可谓集何氏大成于一身。汪寅仙“天乐壶”采用红泥制作,体态灵动极富韵味,造型天马行空别具一格,完整诠释出作者深厚的花器驾驭本领。周桂珍、范曾合作“单圈三足环龙壶”采用段泥制作,为周氏代表之作,类似作品常见于各类出版物。壶身书画均由当代著名书画大家范曾创作,一气呵成,金石味绝佳,并附范曾亲笔证书,尤为珍贵。施小马“禅钟壶”外形源自经典器形孤菱壶,又加上了作者的创造巧思,壶体稳重端庄,线条柔和圆润。整器造型有深奥莫测的方中寓圆、圆中见方的奇妙特点,具有浓郁的古色古香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