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从种植、加工、商品流通,最后到茶客的品茗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当你真正的走进普洱茶世界之后,发现玄机暗藏各个环节的资深人士拥有自家秘笈,如同武林高手深不可测,好比进入了江湖。老张从十年前泡在马连道,喝着又苦又涩的普洱茶,对应着商家灌输的“不苦不涩不是茶”的理念,玩玩乐乐的很快活。直到有一天,一位老炮茶友,将我家里当宝贝收藏的普洱茶筛选一遍后,发现除了少部分具有一定价值,更多的均属垃圾,傻了眼的老张被重重的打击了一次。从此,老张系统的查阅资料、向老炮茶友们请教、带着质疑品鉴茶商吹嘘的“茶山、品种、采摘季节、加工工艺”等,有了一点积累后产生了写系列关于普洱茶文章的想法。老张写文章有二个目的:首先将我的认知(特别是吃过的亏)与普洱茶友分享,让朋友们不再重蹈我的覆辙;其次搭接一个可以讨论交流普洱茶的平台,各方茶友分享成果、共同提高,达到品茶要品出文化、品出品味、品出健康、品出思想的成果,收藏普洱要藏精品、上层次,收获到经过岁月沉淀后普洱的醇厚、收获到投资应由的回报。
我先从最直观的口感和茶树聊起,和您走进普洱世界。普洱茶的口感与茶树有着重要关系,按照树龄的脉络划分,分别是:近三十年人工栽培的台地茶、解放初种植的小树茶、上个世纪初至解放前成长到现在的准大树茶、树龄百年以上二百余年但不满三百年的原生态大树茶、三百年以上的生态古树茶、还有宋代甚至更早的千年古树茶。茶树的年龄不同根系发达程度也存在巨大差异,造成茶树吸收无机盐并转化为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微量元素等内含物存量差异巨大。体现在茶汤的稠度和质感,香气的高低、长短,口感的苦涩及转化、软度、滑度、厚度等差异巨大。只有内含物丰富的普洱茶随着岁月进程,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氨基酸、淀粉、果胶、糖类、蛋白等在多种活性酶、酵母、氧气、水分子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分解、聚合、氧化反应,才能形成对身体有意的活性生物分子,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调节血糖、降血压、降胆固醇、清理血管、防止细胞突变的养生作用和美轮美奂的口感、身心愉悦的精神享受。下面是关于造成普洱茶品质与茶树分类情况的管窥之见:
1.台地茶树
在1976年以后,采用扦插技术无性系的茶树。在管理上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产量大,生长周期快。虽然至今已经约40年的树龄,但是茶汤硬、薄、寡、淡,强苦强涩并且苦涩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甚至苦留舌体涩粘唇。由于采摘的叶子大,制成的条索体形大被外行人以为条索大就是大树茶。台地茶根系在地层表面,吸收的无机盐少,内含物少,产量大、成本低,价格也相对较低,品鉴价值低,存放十年就是十年的垃圾,百年后是百年垃圾。但是也被利益熏心的家伙们-----(此处省略500字)。
2.小树茶
1949-1976年间种植的茶树(有性茶),树龄40-65年之间,树的高度约80公至100公分。在管理方面如果施用有机肥,采取合理采摘,口感的协调性比台地茶好,比大树茶差,对于许多初级茶友来说性价比合适。
3.准大树茶
种植于1912-1949民国年间,大茶树高度在1.5至3米。树根较深可以吸收较多无机盐,所制晒青毛茶,芽叶较为粗壮,果胶质丰富,口感甜润,有点苦涩,苦涩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不长,大约几十秒钟,与大树茶有些难于区分。准大树茶有存放价值,以北京地区的温度及湿度为例,存放3至5年口感会变得柔和,一般用十几年的时间拿出来当口粮没问题。
4.原生态大树茶
原生态大树茶生长于古村落及其周边,树高通常在2.5至4.5米,树龄多在一二百年,根系发达。所制晒青毛茶,芽叶粗壮,果胶质丰富,苦涩度弱,时间段,大约十几秒钟即可回甘生津,口感与树龄更大一些的原生态古树茶较难区分。这类茶值得长期存放,建议有条件的朋友深挖洞广积粮,终生不饥荒。
5.原生态古茶树
大多数的原生态古茶树树高3至6米,树龄多在三五百年。所制晒青毛茶,芽头粗壮肥厚,第一片叶子与芽头间距极近,第二片叶子色泽深绿,茶汤果胶质丰富,口感软、甜润,苦涩感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大约几秒钟后即可生津回甘,香气高长。此类茶的春茶或者秋茶内涵物丰富,营养价值极高和经济价值也高,抓机会就出手、要下手快、下手狠,如经济条件允许------(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