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新闻 > 行业新闻 >
浙江谋划十三五“科技兴茶”
普洱茶
 
   日前,丽水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丽水综合试验站在景宁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等单位的驻丽科技特派员和各县(市、区)茶叶业务站长共同谋划十三五茶叶产业转型发展,如何科技兴茶、助力农村发展新思路。
 
   茶产业是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市茶叶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已进入全省产茶大市行列。据统计,2015年我市茶园面积54.04万亩,比上年增加1.8万亩,增长3.5%,其中投产茶园面积47.8万亩,增长3.6%;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44.8万亩,无性系良种率82.9%。茶叶产量3.19万吨,较上年增长10.23%,茶叶产值31.22亿元,较去年增长14.36%。其中红茶产量3015吨,占总产量的9.5%,产值3.67亿元,占总产值的12.7%。
 
   通过良种化、名优化、集约化、生态化、品牌化的产业开发,茶叶产业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在全省茶产区分布中,主产区已经逐渐从杭州、绍兴等经济发达地区向浙西南生态环境优异的山区转移,我市茶园面积逐年递增,茶叶良好的经济收入和生态功能,使之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农业主导产业。市政府力推生态农业精品和丽水香茶公共品牌,结合各县主推的金奖惠明、松阳银猴、龙谷丽人等县域品牌,加上企业的个性化品牌,形成了丽水特色的精品茶叶品牌体系。在新发展的茶园中,推广白叶1号、嘉茗1号、黄金芽、景宁白茶等良种,全市茶树良种率达到82.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点以上。丽水优异的生态环境适应茶叶的生长,消费者也十分认同丽水的生态精品茶产品。通过以松阳浙南茶叶市场的带动,丽水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茶产地,成为绿茶产品价格指数的风向标。
 
   但是,丽水茶叶也与国内其他产区一样面临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用工紧缺、质量安全隐患、小规模分散经营等问题。会上,来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肖强、傅尚文,浙江大学副教授汤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处长王彬分别就质量安全、减肥减药、全价利用、夏秋茶综合利用、技术支持等方面为我市茶叶生产把脉开方。傅尚文表示,丽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开发有机茶的最佳产区,丽水有机茶开发起步较早,产业基础好,应该加强物理防治、牧草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提高有机茶的产量,从而降低有机茶的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同时他提议以村为单位加强茶园投入品的管理,不要因为个别农户的粗放使用而造成不良影响。汤一就合理开发夏秋茶,提高夏秋季茶叶加工红茶的比例,拓展市场;顺应市场需求,开发工艺品红茶;引进应用连续化生产线提高工效;并在景宁慧明红茶公司开展技术示范进行了详细介绍。王彬就茶资源全价利用、深加工、茶食品开发、加工用茶基地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意见与建议。肖强表示,他们会整合全省茶叶研究与教学机构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和自己的研究团队,组成服务丽水茶产业的专家联合体,支撑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展调研并提出建议,在各县(市、区)建立一批示范点转化一批成果,为丽水茶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为丽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服务,把丽水茶产业建设成浙江茶产业的产业高地、技术高地、人才高地。与会专家也为当前各县(市、区)茶叶产业发展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会后分头与各县(市、区)对接,赴实地开展调查研究。
 
   市县茶叶业务主管和科研推广的专家就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支持本地最有特色的丽水香茶的产业化技术推广,提高香茶清洁化、连续化加工水平,加大机采解决采茶用工荒,加快精深加工和多元化利用研究与推广,开发茶叶新用途等措施,积极应对茶叶产业供给侧改革,稳定提高我市茶产业效益。
 
作者:玲儿
日期:2016-02-17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