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顾名思义,就是用紫砂做的壶。但这个概念还不确切,应该说不仅是用紫砂做的茶壶,而且是保持了紫砂独特材质本性的茶壶。只有这样的壶,才可称为原生态紫砂壶。但如今这样原生态的紫砂壶已经凤毛麟角,她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材质原生态。透气不透水,是紫砂烧成品的本质特征,因此可以说,一切烧成后透气不透水的陶土,都可以称为紫砂。所有满足这样的陶土形成地质条件的地方,都可能蕴藏紫砂,那种天下紫砂唯宜兴丁山所独有的观点,不是无知,就是欺骗。实事求是地说,根据经验,目前为止,的确是用宜兴丁山的紫砂陶土制作的茶壶最为优异,能最好地满足制作、烧制、使用各环节所要求的条件。而宜兴丁山,又以黄龙山出产的紫砂泥为最优,表现为种类繁多、可塑性强、结合度高、烧结温度范围宽裕。而黄龙山,又以底层矿源最为优异,颜色庄重,杂质少,耐温。烧成后不具备这种气孔率或者添加其他物质使烧成品不再具备一定气孔率,都不能称为紫砂壶。原生态紫砂,也即原矿紫砂,烧结后气孔率一般都在2-5%左右。
二、练泥方法原生态。练泥方法,一般认为决定紫砂泥的可塑性,也即定型难易度。实际上,练泥方法还影响砂壶的颗粒感和颜色与温度的对应。传统的制泥方法为手工加石磨,这种方法磨成的粉末颗粒不仅大小不一,而且外表呈不规则状。而现代机器破碎,颗粒则规整一致,烧成品颗粒效果缺乏层次感。颗粒大小影响紫砂的吃温,颗粒小热传导快,颗粒大热传导慢,因此相同烧制温度,不同的颗粒大小烧成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但传统手工练泥方法耗时耗力,成本较高,成品价格不具备优势。在剔除泥料残存气体方面,手工锤炼和真空锤炼效果无异。
三、生坯制作原生态。可塑性高、结合性好、不粘手不沾工具,是紫砂在所有陶土中独有的特点。正是紫砂具有这一特性,紫砂器拍身筒、镶接片就可成型,这种手工成型的技法在中外陶瓷制作工艺中独树一帜。因此,紫砂行业也愿意将全手工制作技艺作为紫砂器制作的工艺规定,甚至还出台地方性法规将非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排除在紫砂壶之外,哪管材质、效用完全相同,这未免有些太形而上学了。然而,必须承认,纯手工的确能够体现紫砂壶的制作技艺水平,纯手工的紫砂壶可以称为原生态的紫砂壶,但不能说只有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才是紫砂壶。实际上,全手工制作技艺也是从时大彬开始,壶艺鼻祖金沙寺僧和供春是否为全手工,有待考证,起码供春不完全是,因为明代周高起在其《阳羡茗壶系》中明确记载,供春“更是矵木为模”。
四、烧制方法原生态。1970年代以前,紫砂壶的烧制还以薪火龙窑为主,此后,陆续出现了隧道窑、推板窑、辊窑、梭子窑、电窑。这些现代窑大大降低了烧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率和烧成率,因为烧制条件精确可控,也使得紫砂壶更为精致。精致也就意味着可变空间的剥夺,紫砂烧制过程中呈现出来颜色对温度的不可言说之妙也就成为了必须放弃的机会成本,紫砂的妙道不再,紫砂的本能在商品化的过程中就这样被现代技术阉割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一座龙窑还在烧制紫砂,这就是坐落在宜兴丁山周墅乡前墅村、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前墅龙窑。但由于烧成率较低、烧制费用较高、窑位数有限、对泥料要求苛刻(必须是耐高温的黄龙山紫砂泥),很少有壶艺人拿自己辛辛苦苦制作的生坯来烧制。尽管烧成率较低,但龙窑烧出来的紫砂壶精品却有体现原生态紫砂壶的窑变之妙,为顶极玩家竞相追逐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