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镂韵炉香,光影流年
普洱茶

铺灰,理灰,压灰,打篆、燃篆。一火如豆,香烟缕缕,忽明忽暗,却刻下时间的影。
 
自古以来,香炉在我国宗教、祭祀、民俗活动中都有着重要地位。古人焚香、熏香所使用的铜、陶、竹木、珐琅、玉石等材质香器种类也是颇多:手炉、卧炉、香筒、香球、香斗……
 
中国香炉文化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代用于烹肉煮食、祭祀祈福的“鼎”。直至南北朝时期,禅宗初祖达摩东渡来华,促使佛教精神文化有了独立性并更加深入人心,香炉才渐渐用之于敬佛、祭祖、或文人雅士、宫廷贵族们焚香、熏香。
 
古时,人们主要用“日晷”和“漏”来计时。前者是通过日影的位置来确定当时的时辰、刻数;后者是利用水滴、浮标来计时。一年之中总会遇上旱季,也正因如此,“香”在我国古代还有计时的功能。
 
早在唐朝,就有一种名为“五孕祥云”的香篆钟出现。荷兰作家高罗培所著的《狄仁杰断案传奇》里,是这样描述的:说香篆钟是由梅花形状的黄铜盘、外加绕有盘香的梅花瓣构成。
 
到了宋代,随着各种各样香材研磨混合而成的合香出现,也就诞生了熙宁年间宣州石刻记载的“五夜香刻”——“又增置五夜香刻如左:福庆香篆,延寿篆香图,长春篆香图,寿征香篆。”
 
“百刻香”则是可以燃烧一昼夜的香粉,多用于禅寺之中。香篆图案由香粉量决定,并被划分为一百个刻度以确定时间。香篆,既是一种专门用来燃点香粉的模具,也指形似篆文的香或焚香时所起的曲折似篆文的烟缕。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时光易逝,流年似水,切莫在虚无缥缈中停泊太久。
 
作者:茶妹妹
日期:2016-02-2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