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龙泉窑瓷器真伪的鉴定
普洱茶
 
   龙泉窑瓷器真伪的鉴定方法介绍如下:
 
   要判定古代瓷器的年代和真伪,就要掌握不同时期器物的特征,这些特征要从器物的造型、胎体、釉色、纹饰以及款识等方面人手,典型特征就是时代器物的名片。在了解器物时代特征的同时,还要将不同时期的标准器熟记于心。所谓标准器就是这一时期最具有典型特征、最能说明这一窑口特色或者最能代表这一釉色品种的器物,掌握了标准器就有了判定的标准,就能以此作为比照,从不同的方面来判定一件器物的时代和真伪。
 
   器型
   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胎釉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
   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些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纹饰
   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提供了识别点。
 
   装烧方法
   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龙泉窑青瓷辨伪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汉代开始,已经有瓷窑,但真正让世人认可的是北宋时的青瓷。龙泉瓷是以地域而命名,以后便相沿袭。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此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
   清末民初之时,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集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与此同时,龙泉当地研制仿古青瓷之风大盛,一批民间制瓷艺人纷纷加入此行。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1956年,龙泉瓷厂恢复生产。浙江博物馆收藏了一批解放后烧制仿龙泉窑的产品,主要是根据南宋龙泉窑器物形制,如:双鱼洗、鬲式炉、牡丹纹大瓶等器物,但仿制得不刻意。
   20世纪80年代始,一些龙泉大型瓷厂以仿古工艺品的形式大批量生产龙泉窑青瓷。
 
   近年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为获取高额利润,各种文物作假应运而生。龙泉窑青瓷的作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
   1.器型
   仿烧往往选每个时代龙泉窑的典型产品,如北宋的执壶、五管瓶,南宋的莲瓣碗、凤耳瓶、鬲式炉、元代的牡丹纹大瓶、刻花大盘、各式香炉等器物。仿品很少是对照真品的实物进行仿烧,因此造型上线条呆板,缺乏神韵,颈肩部的转折十分生硬,足端部过于整齐,器型比例失调,器物形制的规格和尺寸也不够规范。
   2.胎釉
   龙泉窑的釉和胎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成分及相应的烧造工艺。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
   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明代龙泉窑豆青和深绿釉色的瓷器,胎壁厚重,器底粗糙,是现代仿制较容易掌握的,这类产品需仔细辨别。作伪器物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对器物釉表面进行去光处理,主要采用强酸溶液腐蚀、土埋及一些工业技术上的打磨。近年来,专家学者对经过作旧处理的器表损伤,在高倍显微镜下表现出的不同显像,作了归纳和总结,提高了对古陶瓷辨伪的科学水平。
   3.纹饰
   龙泉窑产品的伪品的刻划纹样,不如真品线条的婉转流畅。贴花工艺的纹饰,不像真品的生动自然。露胎是元代龙泉窑最具特色的装饰工艺,元代龙泉窑特有的葱绿釉色和露胎赭红色的相衬,伪品对这类产品的仿烧,提供了识别点。
   莲瓣纹
   其中以莲瓣为题材的纹饰在龙泉窑青瓷中极为常见。按所装饰莲瓣的层次,可分为单层莲瓣、双重莲瓣及多重莲瓣;按莲瓣的形态可分为尖头莲瓣、圆头莲瓣、单勾莲瓣、双勾莲瓣、仰莲瓣、覆莲瓣、变形莲瓣等;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缠枝、折枝等;按装饰方法可分为刻划、模印等,以一花一叶莲花纹较为常见。
   水波纹
   是龙泉窑陶瓷中典型的纹饰之一,其特征是以水波纹的骨架为刻,波纹为划,疏密有致,或为主题纹饰,或为辅助纹饰。折扇纹,因纹样如打开的折扇而名,作为主题纹饰多饰在碗、瓶类器物的外壁,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云气纹,多为如意头云纹,具有线条流畅,挥洒自如的特点,既作为主题纹饰出现在器物上,亦作为辅助纹饰与其他纹饰相配合。
   蕉叶纹
   其表现手法以刻、划花为主,或作为主题纹饰,或与其他纹饰相配合,南宋时期较为流行。
   牡丹纹 
   牡丹纹,表现技法有刻花、印花,形式有独枝、折枝、缠枝,多作为主题纹饰装饰在瓶类器物的腹部,刻、划并用是其典型特征。
   花叶纹
   花叶纹,以刻花为主,辅以篦划纹或篦点纹,多饰在盘类器物内心或瓶类器物的腹部。
   缠枝花卉纹
   缠枝花卉纹因其图案花枝缠绕不断而名,表现手法有刻划及模印,具有婉转流畅,节奏明快的特点。
   这些纹饰在不同时期的装饰形式以及表现的题材也有所不同。北宋早期陶瓷的纹饰题材以莲瓣最为盛行,不光碗、盘的造型为莲瓣式,而且在这些器物的底心与外壁也往往刻划莲瓣纹饰。多管瓶等体型较大的器物表面多堆塑数层莲瓣。北宋中后期常见纹饰有团花、莲瓣、缠枝牡丹等。南宋早期,北宋时期流行的团花、波涛纹、缠枝牡丹、碗盘外壁的直条形篦纹和折扇纹已摒弃不用,代之以云纹、水波纹、蕉叶纹和写实的凤、雁、鱼、莲花河荷叶等。
   植物花朵类
   植物花朵类,多采用有规律的并排排列、几个并排的交叉排列、散点排列,完全适应器型的需要,既灵活,又符合图案的规律性。折枝花卉,将装饰面划分出均衡的装饰区间。二方连续构图法,一种花卉构成一个单元,以藤蔓相连,一个单元的结束就是另一个单元的开始,绵延伸展,装饰带首尾相接。四方连续排列法,装饰图案由一个基本点向四周延伸,布满全器,繁花似锦,很有气派,一些瓶、罐、大海碗上经常出现。最常见的花纹有朵梅、蕉叶、莲荷、莲瓣、变形莲瓣、团菊、葵花、喇叭花、栀子花、月季、翠竹、桃花、兰花、灵芝、简笔牡丹。果实有石榴、寿桃、葡萄串、枇杷、藤瓜等。
   几何形
   几何形线条图案类,弦纹、回纹、方胜、双角、双菱等杂宝纹样。
   人物故事
   元代瓷器人物故事画面空前增多,如元人杂剧、道教的八仙人物、佛教密宗的人物故事和图案,观音菩萨的塑像、八吉祥图案的应用都与佛教思想的流行有一定关系。
   4 .装烧方法
   装烧技术在龙泉窑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是不相同的。在垫烧的工具上,归结起来不外乎垫圈和垫饼两类,但不同时代在圈足上所垫的部位是不同的,留下各时代不同的烧造痕迹。特别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产品的“铁足”、“朱砂足”往往是不规则的。元代垫圈痕迹、明代器物的圈足露胎部,显露出“火石红”。龙泉窑早期的产品,十分完整的少见,多少留有些残疵,主要在圈足部分。因此作伪者往往采用“更于底部或边缘略碎米许”或沾粘窑渣的手法来蒙人。
 
作者:玲儿
日期:2016-03-1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