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刚开始,普洱茶,特别是名山古树茶大热,原料价格战纷纷攘攘,经销商压力山大。因此行业诸多声音在猜测是否是07年再度来临的前兆。猜测永远都只停留在猜测。要好好理解今日普洱茶市场,除了清晰目前所发生的大大小小价格战,品牌战之外,更要观大局之变。回顾06、07年市场大热前的沉浮,深度了解普洱茶市场的变化,07年的崩盘又是建立在何种背景之下,再观今朝普洱茶之势态,普洱茶行业出路在何处。
2000年前后至2005年的中国普洱茶生产结构
笔者尝试解构2000年前后的中国普洱茶市场,实际上,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普洱茶市场,从生产结构上,并无太大改变。也就是说,占据普洱茶生产市场龙头地位的,依旧是大益与下关。在2000年左右的世纪之交如此,在2012年也依然如此。
在世纪之交时,亦即是2000年前后,大量的生产普洱茶的私营茶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云南。典型的如勐海系从业者邹炳良所创建的海湾茶厂(老同志)、阮殿蓉所创建的六大茶山。还有昌泰茶业等等一批私营茶厂。
而整个中国普洱茶消费市场的壮大以及普洱茶产量的大幅度提升,亦是始于那个阶段。
根据勐海茶厂原厂长阮殿蓉女士的回忆,在1998年其刚接手勐海茶厂之时,整个勐海茶厂一年茶叶产量约为600吨左右。而同期的下关茶厂由于长期担负国家边销茶的供应任务,因此当时下关茶厂每年的年产量约在3500吨左右。在当时,云南全省普洱茶产量约为8000吨。也就是说,两大国营茶厂的产量占到整个普洱茶产量的二分之一。
当时间慢慢来到两大茶厂改制前夕的2003年,当年云南全省普洱茶产量为2.2万吨,同期勐海茶厂产量为1200吨左右,下关茶厂则为6000吨左右。两大厂在整个普洱茶生产市场的占比已由1998年的50%下降至2003年的32%。这意味着,以前普洱茶生产端由两大厂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已经转为由两大厂引领,中小茶厂全面开花的局面。
在这段期间,成立于1999年的昌泰茶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2000年前后,市场上贩卖的普洱茶,基本都为中茶包装(无论是否两大厂的产品又或者其他小茶厂的产品)。而昌泰茶行独树一帜,推出了自己的包装,其售价在当时的普洱茶市场亦属于最高端,当时昌泰的新茶售价普洱高过勐海、下关的新茶两倍或者以上。
而事实上,昌泰早期的成功,除了其在产品特色确有过人之处外,经销商的推动也是另一要素。当时的普洱茶市场,无论是大益、下关又或者昌泰,经销商的在整个市场上的地位均十分之重要。2000年前后,大益的经销商FT向大益订制了一系列经典产品,如销台六号、金大益、银大益等;大益另一经销商新叶茶庄则向大益订制了绿大树系列,该经销商同时也为下关的经销商,亦向下关订制了8853等茶品;而大益的经销商福今更是与大益联合推出了至今仍被许多茶友所追求的“大白菜”系列,该系列茶也使得班章茶区名扬整个普洱茶市场。
但是,对于茶厂而言,经销商的作用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原因无他,对于消费市场而言,销售管道,或者说通路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对于茶厂而言,经销商控制着茶厂的通路。如果经销商愿意经销茶厂本身的制式茶品,则茶厂的获利空间则较为客观。但是对于经销商而言,茶厂的制式茶品的大部分利润都被茶厂拿走,而在消费市场上,每家经销商又需要与其他经销商进行竞争。再加上,由于普洱茶本身的特点,其价值体现更多的在于时间上面。举个例子,以一片2000年的大益7542而言,当年新茶时候市场售价不过每饼10元上下,而12年后的今天,干仓2000年的7542,售价已经直逼甚至突破每饼4000元。对于经销商而言,其本身并不从事生产,属于纯贸易类的企业,因此他们对于资金周转速度的要求非常之高。
因此除了部分资金实力非常之强的大茶商之外,基本没有茶商愿意在手上囤积大量新茶,等待新茶变为老茶再来获利。一则没有这个资金实力;二则时间成本太高;三则普洱茶毕竟是食品,万一不小心在仓储环节出了问题,马上血本无归。
所以,茶厂的经销商们都希望向茶厂订制茶品,因为自己订制的茶品,无论是向厂家购买原料进行订制又或者自己采购原材料请厂家拼配、压制,都有个好处。那就是经销商可以自己对茶进行定价,那对于经销商而言,可以自己定价,则获利空间自然大有可以发展的余地。
因此,在2000年前后至2003年,各个茶厂的经销商都纷纷向茶厂订制茶。而由于经销商掌握了通路,茶厂不得不依靠经销商的订单来生存,因此只能大量的接受经销商的订制茶订单。如此一来,恶性循环产生了,茶厂的生产能力毕竟有限,替经销商生产订制茶意味着本身制式茶品产量的减少,而对于订制茶,茶厂有无定价权,因此至多就是挣取一定的加工费用。而经销商销售自己的订制茶,其获利空间又远远大于销售厂家制式茶品。长期下来,结果是肥了经销商而瘦了厂家。
终于,茶厂撑不住了,于是经销商问题成为茶厂改制的原因之一。然后,2003年勐海茶厂改制,2004年下关茶厂改制,2003年昌泰茶行开始谋求变化,逐步减少经销商的影响力,并且因此得罪一批经销商。
但是,虽然2003年开始,普洱茶生产端发生了诸多变化,其生产结构却没有发生变化。如今的普洱茶市场,依旧是两大厂主导,而其他中小茶厂全面开花。不过,虽然生产结构没有变化,但是实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在下结在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