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我有一瓯茶可以清心也

广州的春天好似在大年初一这天有一只无形之手点开了来,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夕阳、隐隐草色,满眼春色一扫最强寒潮,春光何明媚,看完“花花世界”,在一方茶席间小憩,用一盏茶的时光把这美好的春光全部收纳“心”囊中,不知怎么的,这会就想起了年前在成都买来的当地工夫红茶(我国的红茶前面一般都加上工夫两字,比如祈红工夫、滇红工夫、坦洋工夫等等)。记得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这会工夫是有了,好茶也有了,但“会喝”这两字确实不太好界定,粗浅的说能喝出一道茶的好,应该也属会喝的范畴了吧。对于喝茶,一直抱一颗随喜随缘之心,它既远古又现代,既市井又高雅,更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美学理想典范。
 
身边喜欢喝茶的朋友,基本都有这种经验,刚开始喝茶时总容易先入为主,会认定某类别的茶是最好的,以至心里对别的茶有所抵触。而茶却是很奇妙的饮品,既可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茶室里喝出风花雪月的意境;也可以的禅院钟声里喝出禅茶一味;还可以在山野间看山看水看白云中:坐酌泠泠泉,看煎瑟瑟尘,喝出一幅写意丹青画风;更可以抓一把茶叶往搪瓷缸子里一扔,一边吹开浮在上面的叶芽子,一边急忙啜上一口中喝出一份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茶。
 
茶确实是一种奇妙的饮品,一旦你心里接受了它,就会开始想更多地去了解它,甚至会追根溯源,慢慢的就会去尝试不同类别的茶,用心品鉴各种茶的特性,喝多了自然对不同的茶有了特别的感觉。从执念中抽离,这时再细细品味“人生如茶”四字,明白自己已走在学习包容世间万物万相的路上了。近年流行的一句偈语“活在当下”,有好茶喝,会喝好茶也就是此“当下”了。
 
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多少会对红茶有一种特别情怀,除了它明显的区别于绿茶和乌龙茶的茶性,它的茶汤红亮迷人,滋味醇香甜润,香气馥郁带淡淡花果香,让人一喝难忘。茶起源于中国,于唐朝由日本遣唐使把茶籽及茶文化一并传入日本,至十六世纪由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将“和、敬、清、寂”作为茶道的中心思想,形成闻名世界的日本茶道。更于十七世纪中叶流传至欧洲,倍受当时的王公贵族追捧,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就装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红茶被带入英国宫廷,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演变出英国著名的英式下午茶文化,延源至今。
 
很多人对工夫红茶里的‘工夫’两字可能不太熟悉,“工夫红茶”和潮州“工夫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此“工夫”非彼“工夫”,许多人都容易把两者混淆。潮州“工夫茶”是潮州地区起源于明代盛于清代,并延续至今不衰的饮茶习俗和文化现象,之所以叫工夫茶,是指其沏泡茶的方式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工夫,是沏泡茶的学问、品饮流程的各种讲究。在茶具、茶叶、用水上均有一定要求,也是我国茶道流传下来最完整的集中表现。
 
而彼“工夫红茶”则是以特别考究的工艺去制作红茶的方式。对于四川的茶,我们比较熟悉的可能是蒙顶甘露、峨眉毛峰、竹叶青等绿茶,还有黄茶类的蒙顶黄芽,许多人都不太知道四川也产红茶,四川产红茶的历史确实不太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赚取外汇,特别在川东南地区建立红茶基地,这些地区包含长江流域以南边缘地带:宜宾、江律、内江、涪陵四地区及重庆、自贡两市等所属部分地区,没想经过十多年的研发试种,大获成功。因为所属区域为四川境内,故一如祁门红茶简称“祈红”,当地的红茶也就简称“川红”了。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川红”、“祁红”、“滇红”并称中国三大出口工夫红茶,1978年宜宾茶厂生产的“早白尖工夫红茶”,在春季广交会上以每吨12000美元的天价轰动会场。1985年,“早白尖工夫红茶”在葡萄牙举办的第24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荣获了金质奖章,这是“川红”最为巅峰的时刻。不想至9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变化等原因,“川红”的外贸受到了重挫,在国内外市场上基本见不到“川红”的身影。最近四五年,随着我们国家爱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当地茶企茶农又重新塑造出这道工夫红茶,让我们这些只听过其名未曾试过其滋味的人,也能真正一尝它的真滋味了。看来爱茶之人总有一颗不断地挖掘新茶的心,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尝遍世间的好茶,你也是这样的吗?我肯定是的!
 
而我这一道“工夫红茶"就是我有“工夫”在成都闲逛时寻得,此茶外形油润黄黑相间、金毫尽显,茶汤红亮,饮之甘甜回转带有枯糖香气,叶底厚软红匀,确实是极品红茶,当然它自然也是有极品的价格,故只敢捎回二三两偶尔沏上一壶解解馋念。喝着喝着,想起一句话“诗清只为饮茶多”,平日才疏学浅不敢言诗,今日吃了好茶,还真带出了作诗的小小情怀。
 
我有一瓯茶,可以清心也
晨前对朝露,夜后伴明月
檐下燕双归,细雨融新泥
东风绻长缦,帘外落桃花
红炉火正红,新火煮新茶
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7-1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