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友会 > 茶友论茶 >
泡一壶好茶
茶品:97年水蓝印7572熟饼,广东存放后在昆明存放半年
用水:云南山泉
器具:电磁炉,潮汕泥炉,不锈钢长嘴高咖啡壶,110cc白瓷盖碗,玻璃公道杯,白瓷小品茶盅
投茶:7g,小块状占四分之三,散条占四分之一
外环境:晴,中午,相对湿度百分之四十左右,室内温度二十度,略透阳光,人体感觉稍偏冷尚舒适。
 
根据以上特征,此款茶在器具上选择了用盖碗来冲泡,是为了兼顾到前期的汤感和中期的滑润以及后期的陈香,电磁炉是为了更快的掌握水温,潮汕炉为了令水沸腾的过程更加平缓,令水温更高,长嘴高咖啡壶除了能够令壶内气压相对高一些以外,其水流圆润,七寸不散,方便注水和吊水。
 
投茶量定在7g,泡开后勉强可以顶盖,陈放十年的老茶滋味下降很厉害,汤感却提升很多,因此7克的投量也相对适中,散的少,块状的多是为了令茶在开始泡的时候尽量能够保持静止,并且令茶汤溶出的速率更加的舒缓,方便控制。
 
用水方面:
云南山泉属于偏硅酸盐裂隙水,ph值在7.2以上,属于酸性的软水,适合泡制陈年普洱,令陈味更加彰显。
 
洗茶二次,是为了更加干净卫生,在洗茶的时候,以渐进的水温和渐续延长的时间令茶缓慢的浸润松开,低温和平缓的注水方式是为了避开茶杆和粗老叶上所散发出的异杂味。
 
第一阶段:需要避开茶中的老杆和粗老叶上散发出的异杂味,但又不能令茶的香气太过沉闷。同时又要兼顾到汤感的软度和厚度以及粘稠度,故先采用沸水以环圈注水的方式先激发其陈香,而后以淋盖降温的方法来获得一个后续不至于太高的水温,两段式的注水方式令茶在浸泡过程中的溶合度下降,再加上贴公道杯缓慢出汤的方式,令茶汤在出汤时低温融合的过程中更加的有层次感,喝起来汤感柔软粘稠,且大大的避开了异杂味,第二泡间隔稍有点长,是为了让茶底的滋味下降,因为三次冲泡后的茶底尚不至于完全散开,故需要在温度上有所调控,所以在第二泡时相应的减低时间,来得到平衡的浓度,异杂味在冲泡的过程中随着泡次的增加而渐衰,所以在往后的两泡中,采用了渐进的浸泡时间来得到逐渐变得更浓的汤感。
 
第二阶段:经过四泡后的茶底,异杂味大大降低,此时正是三色底中发酵较为中常的那一部分青壮叶的发挥时机,为了进一步的令茶汤更加的粘稠和厚重,令香气逐渐开始彰显,于是就采用了环圈注水再定点收水的极其缓慢的注水方式,水温的下降调控是为了避免残存的异杂味的显现,同时能够更加延长一些浸泡的时间,令汤感更加稠厚。此阶段也正是汤感和香气的过渡时期,香气的成分中,异杂味比例渐渐减弱,而陈香则渐渐彰显,汤感的粘稠度也开始下降,开始渐渐呈现出清洌的感觉,凉喉感提升,为了配合此种变化特征,故在手法和温度以及浸泡时间节奏上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水温渐升,注水方式渐快,浸泡时间渐长是为了配合浓度的均衡。
 
第三阶段:经过前面的八泡后,茶底中的发酵较为轻的那一部分渐渐占了上风,此刻,清洌的汤感以及陈香成了重点,温度无需要再控制,于是以潮汕炉煨水,急旋缓收,减低浸泡时间后快速出汤,高水温和急注水是为了令香气激发,而缓收水此刻尤其重要,收水不当会令汤感的软度丧失过度,变得很散,所以急发而缓收的手法需要配合得当,减低浸泡时间是为了令香气在热饮的时候更加显著,令其对比更强烈,层次印象更加深刻。这个过程中,每泡之间的零间隔异常重要,保证了茶底的高温后令茶汤在三次快速的急注水焖泡后在第十一泡达到了一个高潮,第十一泡焖泡的时间延长是为了令其浓度上升,期间温公道杯和温杯,是为了保证喝到的茶汤的热度足够。
 
第四阶段:煮饮,煮饮的意义在于,令香气更加好的被激发,但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一般煮一次即可。
 
作者:佚名
日期:2019-08-06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