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罐的款识介绍如下﹕
绝大多数的紫砂罐均不见落款,当然,有部份是钤于盖面上,随着罐盖的佚失而失传。作为日用器皿的一种,早期紫砂罐是毋需落款的,然而随著作坊之间的竞争,品牌意识觉醒,渐渐可于罐身看到各式印记,此一时期应在明末清初之际。
推测,早期款识应是钤于盖面,一是钤盖方便,二是陈列堆放时易于辨别,前述泰州市博物馆所藏的几件盖罐,俱是落款于盖面的例子。由于目前所见陶罐多已失 盖,所以有款识者,多见于罐底,就现有记录,款文有「荆溪 徐飞龙」、「荆溪 徐连龙」、「干隆年制」、「杨彭年制」、「清德堂」、「陈范虞」、「王南林」,以及常见于朱泥壶、釉彩壶的山水肖形印。从上 述款文来看,不乏名家字号,虽未必均能证实出自名家之手,然依土胎、做工、烧成等外观条件判断,均为清代各期制器无误,亦即在时代特征方面,紫砂罐与紫砂 壶是两相吻合的。
由此至少可推断,此类紫砂罐在清代,并不只是一般的碢碗容器之属,它已是一种有品牌、有档次、有优劣之分的日用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