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绞泥装饰”介绍如下: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烧成温度相同、泥色不同的泥料,相间绞和。扭曲变化,按设计要求,切成大小泥片,粘贴于所制器坯,或全器用绞和之泥成型,称作“绞泥”,亦称“绞胎”、“搅胎”。从漆器“犀毗”技法移植而来。唐代已有相当水准。绞和手法有铺垫、隔层、层叠、揉合、镶嵌、镶接、按压、盘筑等,形成的纹理各异,常见有木理、水波、流云、毛羽、蝴蝶、团花、犀皮等。
紫砂绞泥最早见于明代传器。
不同泥料收缩率不一样,“绞泥”要使两种或多种泥料紧密结合而又平滑如一体,需要经过多次试制、试烧才能获得成功。
当代紫砂陶器创作中,最早古为今用使用绞泥工艺的是李昌鸿。他在1958年创作了绞泥罐、绞泥松段壶。而绞泥工艺运用最娴熟、成就最高的当推吕尧臣。他创作的“天际”壶,是整体绞胎的杰作;“华径”壶仿雨花石,以绞胎泥搓成五彩石子,在壶肩镶嵌出一条花径;“八方云纹”则成功地采用绞胎泥贴面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