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美文 >
禅有一念天地 茶有一味
普洱茶
 
  茶,和佛教的关系密切。似乎,参禅、悟道,都和茶休戚相关。
  一杯茶,用什么茶叶、水、套杯,都极有讲究。
  紫砂,最为推崇的一种,茶味,也更为浓郁。
  陶瓷,也是瓷杯,佛教中常用的一种,取谐音“慈悲”,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品的是茶,体的是境。
  青竹,多了一点点木拙的意味,茶叶中,也多出一点点竹叶淡香。凭添一分素洁、志向。
  即是禅茶,首先,要境。不只是外境,还有心境、人境。
  外境,不外乎周围的环境。身处在闹市,或是茶馆,人身煕杂,品的是茶,外境却是嘈杂,不能说不好,却是下品,体的是浊世浮生。而竹林、方外,不是说不好,只是不到境界,不过是浪费时间,和一壶茶。
  心境,一个人的境界,他心中是什么境界,他品出来的就是什么茶,一个莽夫品出来,只是一杯大碗茶,消暑解渴。一个大师,是禅意。茶叶的品相到茶水冲泡、茶叶的浮沉,都是禅,却不可说。不同人的参禅,意也不同。
  人境,是和你一起品茶的那个人是谁。和不同的人,境也不同。和寻常人相伴,品的是茶,参的是生活、琐碎。和道合的人相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心领神会。参的也不是禅,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通透。和大师,或是有修性、修心的人,参的才是禅。
  茶道,也是禅道,三者兼具,才是禅茶。
  禅茶,讲究的是在品茶中参禅,借茶喻禅。
  怎么以茶论禅,在与人境。
  伯牙遇子期,或是对牛弹琴,不外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茶,一杯茶,参和悟在心境,也在外境、人境。
  心境明彻,外境市井喧嚣,人境愚拙,不过是一次品茗,品的是茶,听的是家常,赏的是世态百像。
  既不是禅,也不算禅茶。
  禅,与意境相通。茶,与水和茶叶相宜,所谓得水活。
  禅,既不是单独的禅定、参禅,茶也不是单独的品茗、思境。须是茶中有禅,禅中带茶。
  茶,讲究的是温而含蓄。最能代表中国人谦和温雅的性情,淡泊而明性。听起来像是自夸,但是,的确只有温火泡茶,才最能代表茶叶的精髓。温又通中庸,适宜佛教的博而通泽。茶叶积香淡散,第一杯通常弃掉,味苦而涩。尤似人生少不更事,愣而不知进退。而后,逐香渐郁,人生也开始丰和日盛。
  烈火,沸水急而旋盛,未及煮,已至鼎盛。所谓盛极而衰,用来泡茶,水还是水,却燥了。急火,水未暖已鼎沸。用来泡茶,不过是燥水泡茶,香泽郁满而散。尤似人生,少年轻狂,闯出一片天地,却心高气傲,转瞬浮云而散。饮的是茶,心积苦闷。非郁郁不得志,而轻狂多误事。
  所以,禅茶须是对着外境、心境、人境,缺一不可。
  佛茶,也是各人各看。所谓各花入各眼,我品的是清心淡韵,入得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飞花。自是怡然自得。
  只怕换了一个人,饮得还是同一壶茶,坐的同一个位子。却要品一份雅韵,又要品出什么佛门名茶,却失了一份心致。
  而禅茶,不仅在茶,也在禅。
  禅在悟,也在人境。
  禅茶,须得禅和茶贯通相和。
  即是禅,也是茶。禅,说到底,是一个人的悟性和修为。和他的心境相和,却不关乎他的学识、家境。禅在于悟,佛门又重在虚空、遁世。并非一切看破,而是一念,天地共一色,人世皆一处。出家无住,而处处是家,视众生为家人,即为一念。
  虚空,不外乎视声色犬马为一色,心中坦荡荡,不生半分他念,仍作一念。
  茶,有六味,已经说过,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青茶、黄茶,入口不外乎各人喜好,并不是换一味茶,茶也不是茶。茶,不论茶品、茶味,入口即是一味茶。
  那么,再回到禅茶。
  茶叶,可以生万象。或可万象、人世、境遇,而自从茶叶传开,与佛教的参禅,契不可解。说到底,茶还是茶味。茶叶浮沉,待到沉淀,复归元一。
  禅茶,茶中参禅,禅中有茶。
  禅有一念天地,茶有一味。
 
作者:玲儿
日期:2023-06-25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