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宋朝就开始流行了,苏东坡、梅尧臣等大文豪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就讲了用紫砂陶壶烹茶。但宋朝紫砂制作的资料很少留下来,又鲜有实物,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紫砂制作的历史一直到明朝才清晰起来。紫砂壶的出现,主要来源人们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紫砂壶泡茶就流行开来,紫砂制作家也应运而生。
近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建国后七老艺人:顾景舟、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蒋蓉。
当代紫砂大师
当代紫砂代表人物:徐秀棠、徐汉棠、鲍志强、高海庚、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制作与设计皆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顾景舟 提璧组壶 拍卖日期:2011-12-06 拍卖专场:中国当代高端工艺品 成交价:RMB 17,825,000
曼生井栏壶 拍卖日期:2012-06-26 拍卖专场:当代 古代 紫砂壶 成交价:RMB 6,900,000
时大彬制紫砂壶 拍卖日期:2015-01-19 拍卖专场:奇珍雅赏 成交价:RMB 7,776,000
陈鸣远款紫砂壶 拍卖日期:2015-01-19 拍卖专场:奇珍雅赏 成交价:RMB 7,344,000
顾景舟款紫砂壶 拍卖日期:2015-01-19 拍卖专场:奇珍雅赏 成交价:RMB 7,344,000
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紫砂壶的特殊材质使得壶透气性能好,泡茶不失原味,具有夏天越宿不馊的特点。
第四、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五、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六、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养壶方法
步骤
1.热身:首先将刚买回来的紫砂茶壶,用沸水内外冲洗一次,将表面尘埃除去,然后将茶壶放进没有油渍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煮两小时,这样茶壶的泥土味及火气都会去掉。
2.降火:将豆腐放进茶壶内,放一倍水煮1小时。豆腐所含的石膏有降火的功效,而且可以将茶壶残余的物质分解。
3.重生:最后便是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茶叶,放入茶壶内煮1小时。最好是龙井茶叶。这样茶壶便不再是“了无生气”的死物,脱胎换骨后,吸收了茶叶精华,第一泡茶已经能够令茶人齿颊留香。
方法
1:用干净毛巾搓茶壶表面作用其实是表面脏色以及进行再抛光.每天2-3小时。不要将茶汤留在茶壶面,这样久而久之茶壶面上会堆满茶垢,会出现破相,这品相玩家比较忌讳。
紫砂壶
2:一星期后表面会有红色痕迹这都是渐渐形成包浆底层,随时间茶壶颜色变浅色。
3:自然放置一个星期.让茶壶自然干燥.同时表面均匀的和空气接触形成细密均匀的氧化保护层.
4:开始手盘.这时的手一定是要刚刚洗过并且已经干透.汗手请不要直接盘.一天可以盘30分钟左右.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后,可以感觉茶壶有粘阻感,其实这是的已经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包浆.
5:3个月的时间,会看到茶壶很有灵气的光泽.包浆好的茶壶会呈现较强烈的反光,有些像玻璃光泽.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茶壶脏了可以用微微湿润的棉布擦拭几遍就好了.然后放置一段时间再盘玩.盘的时候茶壶的所有区域都尽量盘到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只能慢慢来一个过程一个过程的来,随着茶壶的变化也可以同时得到一种精神的愉悦.
7:对于使用中的茶壶保养:
(一) 泡茶时,先用沸水浇壶身外壁,然后再往壶里冲水,也就是常说的“润壶”。
(二) 常用棉布擦拭壶身,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影响紫砂壶的品相。
(三) 壶内勿常常浸着水,应到要泡茶时才冲水。
(四) 每次用完后用布吸干壶外面的水份,使用后的紫砂壶必须保持壶内干爽。
(五) 勿放近多油烟或多尘埃的地方。
(六) 最好多备几个好的紫砂壶,喝某一种茶叶时只用指定的一个壶,不可喝什么茶叶都用同一个茶壶,应加识别,以免混乱。
(七) 切勿用洗洁精或任何化学物剂浸洗紫砂壶,否则会把茶味洗擦掉,并使外表失去光泽。
常见误区提醒
使用紫砂壶的几个常见误区提供了一些建议。
首先,泡养紫砂壶,切不可心急,更不能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擦,以免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
其次,喝完茶后,茶壶要倒空洗净,最好不要留茶叶。虽然紫砂壶确实有隔夜不馊的特点,但隔夜茶会有陈汤味,而且不卫生,对身体不利。
泡茶最好多把壶轮番使用,并习惯饮什么茶用什么壶,饮红茶用甲壶,绿茶用乙壶,乌龙茶改用丙壶,严加区别,不相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