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彭年”
(1772~1854),号“大鹏”。活跃于清代乾隆、嘉庆、道光时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代名师。所制茗壶,或浑朴雅致,或精巧玲珑,世称“彭年壶”。
杨彭年制款锡包紫砂壶
壶呈长方体,为方砖壶样式,四面光素,饰以铭文。壶钮镶玉、壶柄镶紫檀木,紫砂内胆,外包锡,制作过程繁复,集制陶、制锡、玉器镶接、镌刻等多种工艺于一身。此器内胆砂质细腻,保存完好,于内底心出钤印“杨彭年制”四字方印,壶身两侧镌铭文“茶熟对话秀欲倂,窗需贮月影非丽。三蔭。”“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亦山。”字迹清晰,刀法老练,清新淡雅。
《前尘梦影录》称他捏制壶流不用模子并能掇暗嘴,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善配泥色,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曾与陈鸿寿、瞿应绍、朱坚、邓奎、郭麟等合作制壶。
玉成窑杨彭年制曼生壶
此件虚扁壶段泥为胎,胎质细腻,外表平滑光润,壶身近扁平棱台状,壶盖平,作桥形钮,盖、身以子母扣合。壶身前后设流嘴、执把,流嘴较短,弯曲前突;壶执作圈把,自肩部伸出收于腹底,流露灵秀韵势。壶肩部以篆书铭“叔陶作壶其永宝用”,壶腹侧边行书铭“嘉庆乙亥秋九月桑连理馆制,茗壶第一千三百七十九频迦识。”底部楷书铭“江听香、钱叔美、钮非石、张老姜、卢小凫、朱理堂、张殅厓、施辛萝、高爽泉、释懒堂、高午庄、缪朗夫、孙仲疋、沈春萝、陆星卿同品定并记。”壶把印款“彭年”,底部款识“阿曼陀室”,是陈曼生杨彭年合作之壶。壶身记录同时品定者十五人,加上叔陶与频迦,共十七人。这在紫砂器可以说是一段文人紫砂史的见证,也见证了玉成窑的发展。
罗汉钮陈曼生、杨彭年款紫砂壶
释文:清代金石书画家陈曼生喜爱宜兴紫砂壶,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由陈设计样式,杨制作茗壶,被后人称为“曼生壶”成为文人雅士案头品茗佳器。陈曼生依据秦代鸿台观宇瓦,设计了一款“飞鸿延年壶”,由杨彭年制成,为当时的名品。
杨彭年制廉普监造款紫泥秦权壶
秦权,本为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度量衡时所铸造的一种衡具,取其形作壶,因而得名。壶以上等精炼紫泥为胎,制作工整,各部间衔接缜密,身线流畅,显沉稳大度之气。壶身一面刻兰草、枯枝若干,题“廉普监造”款;另一面刻诗句并作铭,由铭文中“己亥”可知制壶年份为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
杨彭年制耕读堂款紫泥树桩笔筒
彭年制器善表达器物之神韵,这点从其传器中便可发现。以此件松桩笔筒为例,筒身修长挺拔,质感粗矿豪迈,仿生形象传神,将松树的傲骨峥嵘表现的淋漓尽致,非木而更胜木,是彭年晚年技艺成熟时为数不多的仿生之作,更是其一生精湛制砂工艺和艺术修为的集中体现。筒底铭刻“耕读堂”款,可知此器乃是彭年为清嘉道思想家龚自珍家族所定制,“耕读堂”乃龚氏堂号,为道光帝御题亲赠,曾盛名一时。
杨彭年制、陈曼生及杨彭年刻紫泥觚棱壶
款识:阿曼陀室(底款);彭年(把款);曼生、杨彭年(刻款)
镌刻:承沆瀣,润喉舌,饮之吉。曼生铭。嘉庆丙子秋七月,杨彭年造。
杨彭年制王蓉刻镶玉锡包壶
壶乃砂胎包锡镶玉制作而成,制作过程繁复,乃集制陶、制锡、玉器镶接、镌刻等多种工艺于一身。此器内胆砂质细腻,保存完好,于内底心处钤印“杨彭年制”四字方印。外裹以锡,身线硬朗,棱角分明,由文人王蓉题词刻绘并落款,字迹清晰,刀法老练,清新淡雅。壶底巧作拱形,仅以左右两线边为支撑却站立平稳,匠心之巧,令人称奇。
邵顺昌制杨彭年铭紫砂诗文壶
此壶为邵顺昌和杨彭年两位制壶大家之作,整体造型稳重大方,比例匀称,线条自然流畅,壶面润泽细腻,器形雅致清秀,恬静华美。壶外表包浆明润古雅,颗粒显隐,淡红嵌砂,益见紫泥肌理质感之美。正面配有杨彭年刻铭文“三杯名士酒,一曲玉人歌,壬寅夏日彭年”,字体规整稳重,笔锋清晰有力。
此壶工艺精致,盖口配合严密,流圆浑有势,流挺括精致,细部处理周到。此壶茗泡,得体适宜,出水爽而不滴,随出随止,出止自如,流内孔道弧形处理,无滞水之嫌,在使用中才能体味出此壶的奥妙,配以书文,淡雅之香绵绵不绝,紫砂的泥色之美也得以完美地展现,名壶配名铭,可谓珠联璧合,实为紫砂佳器也。
朱石梅铭菊石图杨彭年款紫砂壶
紫砂材质,壶身平口,桥型钮,耳柄,短流,平底。壶身浅刻菊石图为主题纹饰,并配铭文搭配,刻工洗练自然。落“彭年”、“石某手制”款识。此壶浑朴雅致,包浆自然,比例匀称,端庄雅气。
杨彭年造并刻诗文梅花图掇球壶
此壶胎色栗红,泥质润泽。造型近似宫灯,宝珠钮,短颈,底承圈足,弯流坚挺,圈把圆弧有力。整体周转圆正,器型比例协调,结构严谨,凸显其技艺精湛。素心素面,朴拙浑厚,通过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壶体浑厚华滋,壶嘴短小前冲,曲线优美;壶把自由舒展,飘逸放达;壶盖略呈拱形,上置圆提钮。整件作品气韵生动,明月清风,昂扬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