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天弘攸乐古树原料采摘自“古六大茶山”的攸乐(今称基诺山),其原料在勐海陈放十年,于2015年压制成成品后,一直在昆明干仓存放。
条索肥硕紧实,色泽墨绿
饼形周正
饼身厚实匀整
饼面油润,有少量茶梗
攸乐古树茶开汤品鉴
冲泡工具:紫砂壶
投茶量:15g(按7—8个人的量)
洗茶:水温95℃以上;定点注水的水线较粗,注水时间约在5—9秒,出汤时间在12——17秒;整个醒茶过程一分钟左右。
第一泡:汤色浅黄,香气蜜兰香,轻抿一小口,香气迅速在口腔散开,喝第二、三口时,感觉入口很顺畅,微微的涩感中带淡淡的甘甜味。初看叶底完整,呈现两个颜色(浅黄色和墨绿色),芽叶和茶梗明显,且富有鲜活性。
从过去十余年地方名山的对古树茶采摘标准和叶底看来,可以初步判断此茶是属于混采型。
什么是古树茶的混采型?
所谓古树茶的混采型,就是按照不同茶叶树龄采摘的茶,换言之,采摘的都是古茶树上的茶,只不过有的采摘的是茶树龄稍大一点,有的稍小一点,但都是同一个地方的茶。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里的“混采”,并不是混乱、没有选择性和区分度的采摘,而是落实到名山攸乐古树茶。
第二泡:汤色明黄,茶气足,涩度比第一泡稍重,微苦微涩,杯底留香。
第三泡:汤色明黄泛红,入口顺,滋生津,回甘快。
第四、五泡:汤色蜜黄,汤质饱满,滋味纯正,口感舒适。因是十几年的老茶,泡到这两泡时都能明显的喝出醇厚感来。
第六泡:汤色明黄透亮,蜜香十足,倒于玻璃品茗杯中与在公道杯中的汤色形成对比,前者茶汤是金黄透亮,而后者则是明黄透亮的。
第七泡:汤色明黄透亮,香味非常好,两腮涩中有回甘。
第八泡:汤色浅黄透亮,入口顺滑,喉韵凸显。
汤色由明黄透亮向浅黄透亮转变,并且这三泡是滋味和口感综合中最好的,挂杯持久!
第九、十泡:汤色黄中泛红,且非常的透亮,涩味稍重,但是回甘很好,没有一点青味,多了老茶醇厚感来。如果在这两泡闷一下的话,会感觉茶汤微苦,涩度也很明显。
第十一泡:汤色深黄透亮,香气稍弱。
第十二泡:汤色浅黄透亮,苦涩味稍重,但还是很顺口。
第十三泡:汤色橙黄透亮。因为前一泡滋味稍淡了一点,这泡出汤的时间慢,因此汤色又变了。
因此,从以上冲泡过程不难看出,老茶生茶的汤色变化是非常大的,而并不像一些人鼓吹和展现的那样。它不是一个顺承的汤色,是一个变化的汤色,有可能上一泡还在是黄中泛红透亮的汤色,下一泡就浅黄的了,同样的,滋味也不是固定的,每一泡之间的口感滋味都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
冲泡老茶注意事项须知:(盖碗、紫砂壶冲泡)
水温度一般都要在水温95℃以上,温度低了,不容易把老茶的香味很好的泡出来。
洗茶(醒茶),可以洗两遍,也可以洗一遍,这根据茶叶的实际情况判断,但是醒茶的过程需要一分钟左右,为什么会要这么长时间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茶叶与水充分的融合,才能让茶醒得更好,后面冲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也才会更好,其次是能保持一分钟左右还会使叶底富有鲜活性,并且很润,看起来就像新茶的叶底一样。如果醒茶的时间不够,醒得不好,那么叶底会很“干、死”没有活性。
冲泡的时候不要留底水,倒茶汤时,看出汤口基本没有成一股水线,在滴的状态时,就将它移除出公道杯外倒干净,让其不留底水。因为如果倒不干净的话,会影响下一泡的口感和滋味。
淋壶追香(针对紫砂壶冲泡),本来这个手法铁观音用得最多,但也可使用于老茶的冲泡上,用紫砂壶冲泡老茶除了能使其滋味更加纯正,更能泡出醇厚度来,更多的是提香。因为用紫砂冲泡它需要的水温很高,而且密集性很好,淋壶盖容易提香和聚香。其原理是,紫砂在冲泡过程中里外有一定的温差,里面温度虽然很高,“香”也被提出来了,但汤不一定香,这是为什么呢?那是此时的老茶的香是处于一个“散”过程,而没有“聚”,聚就是香溶于水。泡出来的茶不仅要闻起来香,更要喝起来也香,才算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