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名贤杨凤年
普洱茶
“杨凤年”
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杨氏凤年,为清中期紫砂大家杨彭年之妹,杨氏一门,彭年、宝年、凤年皆善制砂,作为女子,在旧社会封建传统的思想下能够从事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艺且以此成名是极为少见且极其困难的。也许是因为家族的熏陶,也许是因为自身对紫砂的热爱,养成了凤年鲜明的个人制砂风格:构思巧妙,工于花货,善用贴塑,且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杨凤年壶型以竹段、梅段、风卷葵等为代表。
 
杨凤年传器极少,紫砂爱好者往往只闻其名而不见其器。现存公认的凤年传器大多藏于各大博物馆,民间收藏极少。
所制《风卷葵壶》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贵的天青泥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蓝,精美内含,温润如玉。《竹段壶》呈紫色,沉着稳重,壶体为毛竹段形,嘴、盖、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工艺精巧,为壶中佳品,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杨凤年制加彩松树葡萄纹壁瓶、松树葡萄纹笔筒
这件杨凤年制加彩松鼠葡萄纹瓶壁,贴塑精雕加彩葡萄与树藤圆雕,一只松鼠爬于藤上,凝视葡萄,觅食姿态神情生动,葡萄叶翠绿欲滴,藤蔓点缀其间,点彩树瘿刻画仿真,非陶艺高手不可为,泥料也是清时期特有调砂,时代特征明显;另一件松树葡萄笔筒以紫砂泥料为材,质料上乘,筒身包浆厚重,呈现悠久气息。筒以树桩为形,正面作椭圆口,平沿,外壁竖直,上雕松树葡萄图案,筒底以断枝为形作外撇足。筒身松树图案刻作高浮雕造型,葡萄藤枝自筒口上方接出,扭转翻折,横向斜伸,上端树叶宽厚,叶下三五葡萄圆熟小巧,藤枝中段雕一松鼠攀爬其上,前伸闻嗅,造型可爱。筒身外壁其余壁表又多作树瘤装饰,或大或小,颇为形象。筒底雕琢“杨氏”印款。
 
杨凤年作紫砂仿竹笔筒
笔筒以绿泥为材料,取竹段造型,烧造成器,挺拔的竹节、光润的竹皮、披损的竹端、显露的竹筋、稚嫩的竹芽、虫蛀的“蚓痕”、长长的裂纹、竹子隔层的皴裂、锯解竹片时留下的“错位”痕迹,甚至连竹背面霉变的白斑都做得细腻逼真、活灵活现,作者调配泥色、掌控火候的功力简直达到了妙造自然的化境,可见其非翘楚莫为。落阳文楷书方印,印文为“清西泠捌家觅凤年竹段道光年杨记”,共计15字,端庄秀丽。
 
杨凤年紫砂竹庄壶
杨凤年紫砂竹庄壶,此壶泥质细腻,呈深红色。壶身分作两节,流和把均塑成竹节状,其上疤结肌理刻画逼真,壶把和壶流各伸出一节嫩枝,娇姿鲜活,彰显大家风范。
 
杨凤年段泥台笠壶
此壶造型简朴,形似暑天所用的箬笠,故命名“台笠壶”。壶体中部内敛束腰,上部为嵌入式壶盖,盖沿至壶面浑圆自然,下部敦厚宽撇,底呈内圈足。选泥色泽古雅,流形上翘,飞把长流曲圆,向外拉出强而有力。壶身颈部铭刻;“笠阴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曼生铭,羽岑山民书。”此壶由杨彭年之妹杨凤年(字玉禽)作,杨氏制壶得家法。壶铭作者为龚自珍,壶铭则具有使人深思的哲理,令人喜爱。刻字圆顿流畅,实属文人之书法。底钤篆书“杨氏摹古”印款。把梢下有“玉禽”小章。
 
杨凤年制紫砂竹节茶叶罐 (一对)
此茶叶罐拟竹节造型,用紫砂为材,烧造成器。通体外裹为竹节状,盘旋成列,巧隐罐身于中心,竹节肤理光润,曲线两端稍起,至罐身中部内凹,宛若真物;竹棱嶙峋,向外凸出,毫无造作之痕,与竹节混若一体,线条挺拔流畅;部分竹节上偶雕竹叶,竹叶低垂,叶根细连于竹身。竹身上有诗句镌刻其上,文曰“可使餐无肉,居不可无竹。无肉人消瘦,无竹人失节。”罐钮小巧扭转,亦为弯曲竹节。罐盖缝隙甚小,与罐身扣合紧密,整体如一。底有落款,用小篆正中阳刻“杨凤年制”,左右还各有小圆印,分别为“杨氏”和“凤年”。篆刻有力,书法平到。该品系清后期著名紫砂艺匠杨凤年传世之作,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二人于紫砂工艺创作用力艰深,志趣高雅,名作颇多,多为知名博物馆所藏,如南京博物院、宜兴陶瓷博物馆等。整罐俊朗疏雅,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名家神作,甚为难得。
 
杨凤年制松鼠葡萄树桩形花盆
花盆以紫砂泥料为材,质料上乘,盆身包浆厚重,呈现悠久气息。花盆以树桩为形,正面作椭圆口,平沿,外壁竖直,上雕松树葡萄图案,盆底以断枝为形作外撇四足。盆身松树图案刻作高浮雕造型,葡萄藤枝自盆口上方接出,扭转翻折,横向斜伸,上端树叶宽厚,叶下三五葡萄圆熟小巧,藤枝中段雕一松鼠攀爬其上,前伸闻嗅,造型可爱。盆身外壁其余壁表又多作树瘤装饰,或大或小,颇为形象。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23-06-2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