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收藏误区
普洱茶
 
   紫砂壶不象其他陶瓷,在全国南北都有生产的产地,而它具有材料、工艺、流程、创作工艺传承文化的地域私密性,且原材料沉积砂岩矿全球到目前为止只有宜兴的矿石才具有生产紫砂器皿的特性。这样就给紫砂壶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在收藏上易走入误区。误区主要有两个,一是实用品、工艺品、名人名作、艺术品的概念相混淆;二是把紫砂矿泥料当成唯一的收藏点,夸大了矿泥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人文文化。 
 
   误区一:实用品、工艺品、名人名作、艺术品的概念相混淆
   宜兴市从事紫砂陶产品生产的地区是以丁蜀镇为中心,东至太湖西岸,南至伏东镇,北至潜洛村——大浦镇一线,西至湖滏镇,方圆二十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从事紫砂器生产的人员大约几万人,其中具有工艺美术员至高级工艺美术或同等专业美技术的人员仅有四千多人。而几万人中还不是全部制作紫砂壶,它包含花盆、餐具、杂项等类以及辅助工种人员在内的人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员是在从事生产日用品陶器的生产工作。紫砂陶产品从业人员中有大部分为中年农村妇女,文化较底,还有一部分是初学者,这部分人的技术很不全面,从石膏模型印出来后略加工整理就去烧成,只能烧后做旧或是用机器抛光。这部分产品泡茶的效果跟高档壶区别不大,能满足广大民众喝茶的需要。这一层次的紫砂壶通常叫作日用品,解放前叫“万货”。第二层次的紫砂壶是工艺品壶,从事这一层产品生产的人要少得多。工艺品壶讲究制作技艺,要求产品光、挺,壶嘴、壶把、壶钮和壶身结合部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口盖严密,壶钮、壶嘴、壶把在壶的半经线上三点成一线,壶身、壶嘴、壶把、壶钮的模型接缝线要尽量处理到烧成后看不出来,而且同一造型的壶可以用石膏模型来复制。第三层次的紫砂壶是名人名作,所谓名人就是指有相当高的技术职称和在紫砂圈内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这一层次的紫砂壶最难界定,因为有大部分的作品也跟工艺品壶一样的制作方式和技术要求,但价格却不低。这是收藏者面临的最大陷阱和误区。第四层次的紫砂壶是凤毛麟角的全手工抟坯成型的艺术作品,不光要具有工艺品壶的技术,还要不靠任何摸具,只有简单的制作工具,而且还要具备浮雕、圆雕的美术基础。也就是说,从开始制作到成形再到刻字印章,都是作者一个人独立完成,并且要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都要合理,外切空间流畅,壶嘴、壶把、壶盖、壶钮和壶身配合恰倒好处。
 
   误区二:把紫砂矿泥料当成唯一的收藏点,夸大了矿泥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人文文化
   据史料记载,紫砂陶矿自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退居宜兴开矿制陶,至今紫砂泥矿已被开采两千多年。紫砂陶是沉积砂岩矿,从颜色上可分为:紫泥矿、红泥矿、底槽清矿和本山绿泥矿(烧成后呈灰土黄色,俗称团泥)。解放前也有烧成后呈墨绿色的矿石,但它不是矿藏,而是散落在黄龙山及附近小山坡的零散砂岩石。历代制壶艺人都会自己上山去寻找,但所得不多,等凑到够做一把壶时就把它炼制成制壶的泥,故此色之壶贵重,现在蓝绿色的壶泥都是化学颜色所制。朱泥也不成其矿,它是火山石英岩岩缝中的沉淀物,因富含氧化铁,所以烧成后成朱红色,而且烧成的收缩比较大,固很难成大器,只可做小品。朱泥只能在开采石英砂岩时偶得,是可遇而不可求。
   关于紫砂壶泥质优劣的问题,其实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只有粗炼和精练之分。所谓的粗炼就是没有精选其矿,也没有完全彻底的清除掉矿岩中的杂物(如氧化铁、贝母片等),而精练就做到了精选矿石和完全彻底的清除掉杂物。紫砂泥矿在全世界来说只是稀有,但并没有像想象中的这么贵重,所谓的好泥贵是加进化工料后才贵,如氧化钴每吨的价格在几十万以上。而精练矿泥只是费人工,费时间而已,成本里加上人工和时间的费用就行了,能有多贵?
   不是泥价越贵,泥质就越好。从实践上看,壶好养的泥就是好泥,同样的水、同样的水温、同样的茶叶在越短的时间里养到包浆,这种泥质肯定是好泥料。决定泥料好坏的不是泥料本身而是烧窑的温度,只要窑烧的温度不要太高,不让泥中所含的氧化硅、石英、长石等元素结晶瓷化,紫砂泥就能保持良好的透气率和可渗透性。这样的紫砂壶就好养,在敲击时就会发出泥瓦一样的声音。窑温过高,使其结晶瓷化的壶,敲击时才会发出象瓷器一样清脆声。真正的朱泥窑温并不高,但敲击时也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因为富含氧化铁的原因。总之,紫砂泥本身不存在优劣的差异,而是人为的误导。
   现在来陈述模型成型的半手工和全手工抟坯成型的工艺程序。所谓的模型制作,从严格角度上来说,只能称之为半手工制作,其制作程序为:先制模,把石膏浇成圆柱状,在专用的车台上把圆柱形石膏车成所需要的母模,配上壶嘴、壶把、壶钮,模型用石膏浇成外摸后交给做壶的师傅,待石膏干后打好泥片后用泥先围成圆筒状,稍加拍成鼓形,分开石膏外模型,把鼓形泥筒放进石膏外模内使左右外模对榫夹紧然后用铁丝固定外模,用工具或手放进外模内挡坯,使鼓形泥筒完全紧贴在外模内壁上,然后放在一边,待收干,然后泥坯会自行和外模脱离,再用盖的外模挡壶盖,用壶嘴、壶把、壶钮的外模印出它们来,然后待稍干,把壶身、嘴、把、钮、盖的坯体从外模中取出整理后按上壶嘴、壶把、壶钮,再把壶嘴、壶把、壶钮的接缝修正用明针(也就是牛角片)整平、打光,一个模型制成的半手工壶的半成品就完成了差烧成这最后一步。从上所述不难看出用这样的工艺流程做成来的壶任何一个造型绝不会仅仅只是一个! 
   而全手工抟坯成型技术流程是:把泥展开成长条泥片,用泥片车画出所需要的泥片高(宽度)、长度和弧度,再把泥条围成筒状,用木制的拍子打拍成所需要的形状加底口的封片,待干后进一步用带弧行的竹范整型(为用手拍不可能达到同心圆程度所以要用竹范重新整理,使其达到相对圆整)再加塑上口片和底足片待干后用矩车开出足圈和口来,整理足圈和口片跟壶身筒的接面,再做壶盖(弓形壶盖分成弓弧形泥片,平面泥片和撮口三部分组成把这三部分加塑完成后开掉撮口内的平泥片整理完成后按上壶钮后再按照壶身的比例塑壶嘴、壶把。按照“把随壶身走,嘴随把尾出”的理念按上壶嘴、壶把,尽量的使其在壶身的半经线上处理壶身和壶嘴跟壶身的接触面使其顺畅后再用明针“了”光,打上印底印,待干后进窑烧成。
   以上两种不同的成型方式不难看出,模型成型是属于分工合作的产品,它很难有统一的制作指导思想贯穿如一,而且可以无限量一再复制。而抟坯成型的手工制作,不光是过程复杂,而且每一步都是没有依托,全凭制作者对造型审美理念的完全把握,如果把握不好所制作的壶就什么都不对,更不要说把中国传统文化一团和气的中庸理念渗透到壶里去了。而且每做一把壶即使是同样的造型,同样的高度,直径都不可能做得完全一样,不是大就是小,不是高就是矮。而且无法找人代工制作必须自己一人完成,这样就形成了不可复制性。
   从收藏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古代的器皿,家具还是字画,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可复制性。一个宋窑瓷瓶或是一幅明清字画,它们的藏点就是不可复制。要是复制品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是清仿明的物件的,它的收藏值就不可能具有明代一样的收藏价值。更何况不可能再让王羲之写一幅《兰亭序》。那么收藏品它的不可复制性(也就是唯一性)就是它的收藏值,因为藏品的不可复制性,而从唯一的藏品中蕴藏着古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文化,而每一个个性人文文化是构成社会人文文化的最小元素。换而言之,一个社会人文文化的形成都是由单个个体的人文文化所构成,从而构成了历史文化的可展延的发展,这也是深藏在一件艺术作品中的深层的文化和社会历史价值。
   作为日用品的紫砂壶是用来喝茶的,作为工艺品的紫砂壶是以观赏为主的,作为全手工抟坯成型的紫砂壶它才具有收藏值。当然后两者都同样具有使用的功能,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玩、赏、藏。
 
作者:玲儿
日期:2023-06-3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中国普洱网、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