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恒”
金士恒,清咸丰至光绪年间人。中国向日本教授宜兴紫砂陶"拍打镶接"技艺的是金士恒,他被日本誉为"陶业祖师"。
善制日用陶罐、坛缸之类。后别具匠心,采用白泥制成似壶非壶、似坛非坛、形式怪僻、实用美观的"蛹壶"。后应邀至日本常滑,建作坊,传授紫砂技艺,被日本人奉为"陶业祖师"。
金士恒是公认的将宜兴紫砂技艺向海外传播的第一人,但是金士恒是何时人、何地人,一直是紫砂史上的一个谜。在业内认为是紫砂界最权威著作的《中国紫砂收藏鉴赏全集》中,有多处关于金士恒的论述,249页上是这样记载的:金士恒、字子友,清代光绪年间紫砂名工。光绪4年(1878年,日本明治11年),应日本常滑地区陶工的邀请,和宜兴制壶高手吴阿根同往常滑,传授给鲤江方寿、杉江寿门、伊奈长三等3人紫砂"打身筒"制法及陶刻装饰技法达半年之久……是日本制作宜兴风格朱泥茶壶的开始。
金士恒制并刻具轮珠壶
题铭:“金秋十月菊花开,东瀛独自黑蟹肥 。明治十一年(光绪四年1878年)金士恒篆。”
具轮珠之名,今已不知所从起。最早所见著录均为日本明治古籍,如明治七年刊行的《茗壶图录》。奥玄宝在《茗壶图录》中将具轮珠归为紫砂发展史上的另类,百多年前日本煎茶席上令京坂好事家“渴望心醉,一睹兹壶,津津流涎,争购竞求”的“奇品”,于大陆却几乎未见传器。由此可推测,具轮珠是专应日本煎茶道需求而度身定做的外销品种。
这件具轮珠壶细腻,直流炮口,大壶盖,整体小而精,题铭:“金秋十月菊花开,东瀛独自黑蟹肥 。明治十一年(光绪四年1878年)金士恒篆。”带原装木盒并附长提拔,流传有序。直流炮口,可见彼时日本文人对明代紫砂制器的心慕情钟,从而择型定制。
金士恒刻字画具轮珠壶
题铭:“壶中世界青天近”。
金士恒铭吉金乐石壶
钤印:士恒、鲤、方寿
壶盖:吉金乐石永宝用之 寿
金士恒交游广泛,与“玉成窑”的创立者宜兴人王东石友善,尝嘱王东石为其制器,并亲手刻铭。近年来,随着金士恒作品的回流,其生平及事迹始为人知。从他大量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精于篆刻、陶刻,擅刻竹木,书画亦属于继扬州八怪后的大写意能手。所制陶器古稚朴厚富明人气息。是继曼生、子冶后又一位将诗、书、画、印融入紫砂艺术的大家。
金士恒制 飞鸿延年壶
壶内:士恒
把款:五风先生
此壶扁长,造形端庄,制作严谨,壶流壶把暗接,为杨彭年之风格。壶盖仿汉瓦当,上印瓦当文“延年”和飞鸿纹。整器气度浑厚,做工精良,具古壶特征。壶身配以金士恒自题刻字,言明此为其在宜兴时所作。是其在国内制作紫砂壶的代表之作。壶身及盖内又多次钤印,意为其得意之作也。
清光绪元年(1875) 王东石制 金士恒式并铭
紫砂盆,平底,长方口,底承四足,盆底有孔。红色泥,泥质较细。盆身四面皆有刻铭。一面为金士恒刻铭,言其制式并嘱好友王东石制此花盆之始末。金士恒为清光绪年间宜兴紫砂名工,江苏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人,其生平与创作活动,久已湮没于紫砂艺史而不为人所闻,因其东渡日本传授紫砂技艺一事于上世纪80年代为日人所发掘披露,开展相关研究,始渐为人知悉。(注释1)(参阅拍品「金士恒制并铭 竹根印池」内文)此器为其定式制铭,且是相当少见的大型花盆作品,并有其艺苑活动与交游之纪录,其珍可知。
金士恒制紫泥刻“静和”梨形小壶
壶身似梨形,浑圆饱满。泥色深紫,胎质较薄匀称,抚之宛若肌肤,直流挺拔,鼓腹饱满,壶柄美观,盖呈笠帽,钮饰珠状,灵动而富于变化。整器做工质朴,一气呵成,此壶式朴拙气韵符合日人茶道的审美需求,晚清时期,风靡一时。壶身正面刻铭“静和,光绪四年戊寅三月,日本明治十一年。于金岛山,墨军金士恒镌”,署款“金士恒”。金士恒所制小壶,形制古朴,不求精工,但求古趣,稚拙可喜。
金士恒 紫泥梨形小壶
小壶粗砂所制,器形贯通挺拔,小器大样。难得的是,木盒包装有金士恒墨书题跋“此乃是中华宜兴紫砂壶,其壶作手自然不工之稚意,并其品式泥色皆有潇洒之风月,可爱之至,真可见名手所作之物也。光绪四年戊寅小春月,金士恒书”。
金士恒制紫泥壶 (一对)
壶身似梨形,浑圆饱满。泥色深紫,胎质较薄,抚之宛若梨皮,直流挺拔,鼓腹饱满,壶柄美观,盖钮呈桥状,灵动而富于变化。整器做工精致,一气呵成,壶身镌刻“清风徐来,光绪四年日本明治十一年于寿门堂席上,大清金士恒铁刀”。原配日本木盒带有墨书题跋,所书内容和茶壶铭文一致,相映成趣。
金士恒制印、刻竹、茶壶 (一组三件)
金士恒作品三件,包括所刻印章、印文“菩萨心”,苍古有力。刻湘竹一段,“仙馆高闲事事幽,彭城金士恒并题”,意境高远,文气盎然。茶壶一个,系于日本常滑当地陶工所制壶上题刻而成,落款为“戊寅秋日”,为光绪四年(1878),别具风格,亦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之一。
金士恒制朱泥刻诗文壶
此茗壶小品,精巧可爱,器型雅致,其所用之材质同紫砂有别,应是日本常滑当地所产泥料。壶盖内刻“寿川老人”,壶身一面刻“渡茶桥”,另面刻“光绪四年戊寅彭城墨军金士恒”,带有明确纪年,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