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名贤邵景南
普洱茶
“邵景南”
号“留佩主人”,乾隆末年生于宜兴上袁村,歿于同治初年,“邵家壶”传人。喜镌诗文铭。制器规整,胎薄工巧,善仿古,特别是钻研明代古器,深得古法。传器底多有“姑苏留佩”款,常用“邵景南制”线框阳文楷书印,盖内常用“景南”椭圆楷书章。所制壶器多由邵二泉铭刻。
邵二泉,清嘉庆、道光期间宜兴著名的紫砂壶艺人,善制壶并刻壶铭。陈鸿寿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溧阳县宰时,自画壶式,请他及杨彭年等制作,称曼生壶。
 
邵景南制 紫泥太极鼓壶
底款:邵景南制
盖款:景南
此壶砂色沈穆,包浆内蕴。形制仿民间乐器大鼓,饰两圈鼓钉,嵌盖,钮面刻太极阴阳双鱼,巧妙地使气孔与纹饰浑然一体。一弯嘴,圈把上平下圆,暗接与壶身协调。壶身刻铭“客至何妨煮茗候诗清只为饮茶多二泉”,字体清峻劲拨,如金刀切玉,神采逼人。整器峻拔清逸,神采斐然,工艺精湛,远超同类作品,是件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珍品。
 
邵景南   大莲子壶
壶底款:邵景南制
邵景南     八卦一捆竹紫砂壶
“景南”款
砂质深紫,壶式取法大亨八卦龙头束竹壶,唯改去壶流与壶把的龙首造型,改以竹节代之,并作圆柱体,视觉上更浑然一体。此壶盖上饰以印花的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以太极居中,壶身用60根细竹束成,加上壶流、壶把、壶钮及壶身束带共64根竹子,象征《易经》中的64卦。每根段竹大致均匀,制作虽然看似随意,然而率性中工整严谨。4只扁足分别由腹中延伸出,每八根成组,壶底仿造古代易学文献压制成河图与洛书,制作颇费心力。此壶盖内钤有“景南”椭圆章。
 
姑苏留珮邵景南壶
壶以紫泥为胎,呈扁圆体,圆盖、管状流、圈把,柔顺而浑然一体,予人素雅秀丽之感。身筒铭刻“品茶但得水三峡 美酒何须斗十千”,左署“留佩”。盖内钤“景南”款,壶底钤有长方形阴文篆体“姑苏留佩制”款。此壶尺寸适中,宜茗宜赏,乃同、光时期受曼生壶影响的“诗文壶”。晚清时期,东瀛煎茶道盛行,此类壶主要外销日本。
 
邵景南制  二泉刻  高德钟壶
款识:邵景南制 底款
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乃经典壶式之一。与一般德钟壶型相较较高,此壶紫泥为胎,泥色呈板栗色,通身手感极佳,壶身一面铭刻诗文“洞天一品元章石,子冶”整器周正秀雅。
 
邵景南制   紫泥瓜棱卧狮壶
此壶器形文雅别致,呈瓜棱形。色泽紫褐纯正,制作精细,壶体高仰饱满,器身筋纹线条等分均匀,曲张有致,溜肩平盖,上塑一卧狮捧绣球,制作精细,俗称“喜狮”壶流、把手较为简洁,品茗赏壶时,主题鲜明。此壶盖内钤有“景南”一款。
 
邵景南制   曼生铭合欢壶
款识:邵景南制 底款
此壶紫泥为胎,壶身用两器皿对合而成,所以得名合欢,寓意合而则欢。壶流昂扬,壶把浑朴,骨胎均匀,壶底承圈足,壶肩一面铭刻诗文“竹里半炉火活-曼生”。制作精巧。
 
此壶壶壁薄而坚实,胎质纯而细腻,通素无文饰,简洁古朴。上配宝珠壶盖,“道光丙午 邵景南”楷书款。顶有小孔。包浆润泽光亮照人,技巧精湛、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气韵温雅壶造型、制作工艺及火候,都已达到极致。底落“道光丙午邵景南”七字款识。
 
邵景南“卍”字纽筒壶
壶底“邵景南制”线框阳文楷书印
邵景南   莲子壶
钤印:景南(盖) 邵景南记(底)
 
邵景南制  二泉刻  石瓢壶
嘉道时期,兴起了一股“文人壶”风潮,即由文人墨客参与创作,在紫砂器上绘画铭诗。石瓢因其壶面宽广平坦十分适宜诗文创作,成为了文人壶的重要代表,历来为藏家所宝爱。此壶砂质坚致,细颗粒点点浮现于其间。壶身呈“金字塔”式,上小下大,重心下移,使用更为稳当,壶面镌刻“隆然一勺水中有十分香二泉”,直流,倒三角把,桥钮,扁圆三足支起全器,整体简朴大气,气韵独特。壶底落款“邵景南制”,盖款“景南”。
 
作者:茶小仙
日期:2023-07-01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