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说普洱茶,“中茶”是永远绕不开的,历史上,从1951年就诞生的“八中茶”商标,伴随着云南绝大部分的普洱茶产品走过了半个世纪,甚至远渡重洋;新世纪的“中茶”又是云南茶企中唯一的国企,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17日正式加入世界500强:中粮集团的阵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央企。
而从行业观察者的视角来看,近两年来,云南中茶有些不一样了,给了大家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产品的包装设计更加时尚多元,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不但有知名小产区的山头茶,比如“弯弓”、“刮风寨”、“班章”、“班盆”、“景迈乔木”等;还有历史上一些知名产品的重现,比如“大红印”、“臻品蓝印”、“臻品黄印”“七三青饼”、“柒伍捌壹”、“玖贰方砖”等;甚至还包括一些红茶,比如“素琴红”、“骏红”、“金经螺”等。就算不熟悉云南中茶内部的情况,仅仅从这些表面上呈现出的东西来看,就连局外人也能隐约感受到整个企业的变化。普洱茶市场近两三年来,正在经历着一场大范围的市场调整,“变”是市场永恒的话题,《易经》有云:“变则通,通则久。”而聚焦云南中茶,应该以2013年2月,邹广田任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变”的转折点吧。
在那个周一的早上走进昆明关上的“中国茶叶大厦”之前,对于“邹广田”这个名字,我都是极其陌生的。在总经理办公室里一个多小时的专访,我时常被邹广田跳跃性的思维弄得有些许凌乱,得努力跳出来牵引着采访的思路。然而,回头整理采访录音的时候,细细听来,理顺逻辑后,却由衷地觉得这个云南中茶的新老板,是真正懂茶的人!
1961年出生的邹广田,算是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茶叶了,1983年,22岁的他从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在福建的30年间,历任多个岗位,直到2013年来到云南。对于这样的“老茶人”,我们从来都是充满敬意的,因为他们将一生献给了茶叶,那么茶叶也成了他们生命中的大部分,他们懂得茶叶,更懂得按照茶叶应有的方式去生产、去销售,他们经验丰富,具备全国茶行业的宏观视野,目光长远,不会只顾眼前的短期利益而肆意妄为。云南中茶内部也不否认在过去的一些年份里,尤其是在国企改制浪潮下,企业也曾走过一些弯路,但是,作为一个有着历史积淀的企业,经典品牌的力量却可以力挽狂澜,在适应市场大环境之后,能很快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虽然邹广田入主云南的普洱茶企业不过两年多的时间,但是作为一个具有30多年茶企工作经历的“老茶人”,他见证了中国茶行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如今大小品牌遍地开花的全过程,所以,他对茶叶包括普洱茶的认识,是系统的、全面的,具有沿革性的。他全面接手云南中茶伊始,就开始进行广泛而深度的市场调研,针对云南中茶客户做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对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市场和渠道进行深入的分析,也对公司的人员结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之后,在产品方面,他决定对全线产品,不论是包装设计还是内在品质,都进行了提升,也调整了产品结构,增加了产品的品类,才有了我们局外人看到的所有“不一样”。
说起当前的普洱茶市场,邹广田用五个字简单概括——“恐慌性抵触”。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普洱茶市场曾传出一些充满负能量的声音:说2014年下半年比2007年还难过,具体表征是2007年货还走得动,只要卖得便宜点,但是2014年下半年货走不动了。对于这种现象,邹广田认为,从2012年开始,一些大资本进入普洱茶领域,短期内造成了普洱茶市场的繁荣假象,这些新晋者,对普洱茶的本质属性了解不够,其商业模式建构在“赚快钱”的目标之上,天然与“炒作”难脱干系,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其寿命不会太长。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质确实赋予了普洱茶一种金融属性,但是如果普洱茶真的按照金融市场的规则来运作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只会是越来越大的,其风险系数甚至超过真正的金融市场。
经过邹广田的调研,从市场需求来看,整个云南普洱茶的销量是增加的,但是为什么大家又觉得很难呢?其实是之前一些企业纷纷走所谓的“高端路线”,新茶的价格标得非常高,现在市场冷下来以后,这些高价茶也纷纷降价,从下调30%到70%不等,有些甚至跌破出厂价,造成了一种普洱茶市场大跌的假象,也导致了市场暂时性的恐慌。而事实上,下跌的只是虚高的少数而已,但是消费者和投资者却在这样的假象下形成了抵触心理,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拿出钱来购买,这就是所谓的“恐慌性抵触”。
很显然,作为大型国有茶企,云南中茶注定不会是赚快钱的企业,也不可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不顾市场的承受力。云南中茶不参与行业内的炒作行为,更不会是那些制造“恐慌”的少数,而是始终维持着亲民而又稳定的市场价格。普洱茶复兴不过10多年,市场还相当稚嫩,甚至脆弱,在普洱茶行业中,大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公益事业上,更多的是应该做市场稳定的基石,并且以追求行业引导者为己任。
据邹广田介绍,这两年虽然市场下行,但是对于云南中茶来说,影响并不大,销量甚至还大幅上升,以今年1-7月份的出货量来看,华南、西南虽略有下调,但是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区却是增长的,尤其是整个华北区的销量是呈几倍增长的。而全国的专卖店也从两年前的20多家,增加到了近400家,辐射到了全国的各个省及直辖市。
云南中茶不断上升的销售业绩透露出来的信息是:普洱茶的消费人群是在不断扩大的,消费型的产品始终是有市场的。“央视时不时就会说一说普洱茶,甚至全球都在关注普洱茶,不管媒体是正面宣传还是负面评价,普洱茶的魅力就在那里。”邹广田说起自己的饮茶经历来,颇有感慨:“普洱茶这个东西啊,只要你试上几个星期就放不下了。我以前在福建喝的都是武夷岩茶、铁观音之类的,几乎不喝普洱茶,2013年来云南时我还带了几斤福建茶过来,但是喝上普洱茶以后,家里的福建茶基本就不喝了。”说着,邹广田端起一大杯普洱茶一饮而尽。作为铁杆“普洱粉”,我早已在心里热烈鼓掌欢迎新晋“粉丝”加入了。况且还是喝了30多年福建茶的“老茶人”哦!真是不能小觑普洱茶的魅力啊!
对于普洱茶的价值,邹广田是给予充分肯定的,云南普洱茶的高海拔、土壤环境、生态价值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不可复制的,普洱茶的品种和生长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它独一无二的内质。“我断定普洱茶在未来3-5年内,一定是国内消费量最大的茶类之一。我当着很多媒体都说过这样的话,我敢为我说的这个话负责!”邹广田说着还有点小激动了。虽然云南的普洱茶资源在全球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很多资源都还处在未开发状态,云南在茶叶资源上还蕴藏着巨大的宝藏,只是目前还处在不规范开发的状态,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邹广田深信:“我们的机会来了!”
邹广田认为,目前的普洱茶市场还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虽然百花齐放,但是从长远来看,合众连横将是未来的大趋势,合众的目的是,大家联起手来,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一股力量。共同对抗的不仅是市场的波动,更是来自国内外茶业乃至整个饮品行业的竞争。据邹广田透露,目前云南中茶已经不动声色地在云南省内外吸收了一部分来自茶产业链上的力量,“我们的目标是让参与所有产业链上的人和组织都能够利益均沾。”
背靠“中粮集团”这个大靠山,云南中茶也越来越有底气说这样的话了。据了解,中粮集团总资产将近4600亿,40多个业务单元,虽然茶叶只是其中一小块,但是中粮却非常重视茶叶。2012年建成的“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是央企首个研究中国人群的营养需求、营养素代谢特征及其对健康的作用和影响的研发中心,总投资32亿,目前拥有全球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已经吸纳了1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内,还专门为茶叶建立了实验室,由在医学和营养学界都有一定建树的博士们主导实验室。据邹广田介绍今后中茶的产品线会逐步增加科技型产品的比重,通过科技提升制作工艺,消费者喜欢什么口味的茶,都能够做得出来,并且一定不是从外部添加的,而是在茶叶加工技术过程中通过人工的控制,自然产生,并保持茶叶的纯天然风格,至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保持不变,还不失它的金融属性。“未来我们的产品至少分为三类:传统型产品、快捷型产品、科技型产品。科技型产品还在研究中,最快将在一年半以后推向市场,它的渠道和消费群体绝对不是目前的,它对于普洱茶行业将会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这一整套的体系和标准,我们希望是由中茶来制定。”
采访到尾声的时候,我们又聊起了电商的话题,现在很多企业也将电商作为谋变的重要阵地,但是提起电商,邹广田似乎颇有微词,至少他认为“中茶普洱”在以拼流量、拼价格的电商环境下很难良性发展。确实,大品牌在电商领域是被侵权的重灾区。邹广田说,目前他们在淘宝上授权经营的只有三家,可是整个淘宝上卖“中茶普洱”的,简直难以计数,价格更是混乱,有些甚至以低于成本价出售,只是为了获取流量与销售积分。这是侵权的一方面,还有更糟糕的就是造假行为,这对品牌信誉的伤害不言而喻,虽然云南中茶也几次出面打假、举报侵权,但是面对诚信机制尚不完善的电商大环境,企业也常常会觉得很无奈,力不从心。虽然云南中茶已经逐步开发出专供电商的产品线,但是邹广田还是坚持认为普洱茶作为食品,应该更加提倡“体验式消费”。所以,我们看到云南中茶这几年来,每年会举行8~10场全国范围内的品鉴会,不仅推介新产品,更传播一种“茶养生活,怡养情志”的生活方式,让茶叶不再是一种孤立的商品,而是通过茶叶产品构建起当代中国人精致化生活方式里有关生命健康与生活情怀的那一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