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宜兴陶业由盛转衰的两个原因
普洱茶
 
    宜兴陶业由盛转衰的两个原因
    然而,就在宜兴陶业达到最兴盛的巅峰之际,却也是跌落黑暗谷底的开始。其因有二,第一为“内在的质变”。由于紫砂陶器的销量巨幅激增,为了应付市场胃纳以及客户品味,紫砂器的制作水平在这段时期陡然下降。不过还是有少数陶手能秉持慢工出细活的理念,创作出优良的紫砂作品,例如程寿珍、俞国良、范鼎甫等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海收藏古董风气大盛,许多古董商纷纷到宜兴延聘制壶高手到上海,专门从事仿古工作。所以紫砂史上制作水准最高、最精良的仿古制器反而同时出现在此一时期。这一波以明清名手名器为摹仿对象的仿古风潮,对后世紫砂壶的制作水平、人才养成及收藏鉴定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限于篇幅,当另文探讨。
    宜兴陶业由盛转衰的另一原因为“外来的战祸”。民国二十六年(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宜兴陶业遭受了空前的浩劫。是年年底,日军进入宜兴强占窑场,改作炮台或碉堡,民房、厂房被毁者达六百多间。民国三十三年,日军进一步严密封锁沦陷区,交通为之寸断,较有钱的窑户纷纷停业往外地逃难,无力逃避的小型窑户但求自保,更无心经营,整个宜兴地区几乎可说是到了艺绝人亡的境地。那时,蜀山窑场全年所生产的茶壶不满千把,更无质量可言。即使抗战胜利之后,各个窑户的主持人多已佚亡,其后代又多在外地谋生,后继无人的结果,紫砂陶业日渐凋零。而中国内战的漫天战火,又随之而来,无异是雪上加霜。到了1949年,紫砂从业人员已由六、七百人的阵容,遽减到只剩二十余人仍在搏坯制壶,苟延残喘。此时可说是紫砂史上最为黑暗没落的谷底。
 
作者:玲儿
日期:2023-07-0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