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早期紫砂壶的做工
普洱茶
 
    早期壶的做工介绍如下;
    一般说来,中低档的早期壶即相当于现在的商品壶、大批货,所以在做工的要求上自然较为粗放,其精细程度当与售价约呈正比,此理古今皆然。但若就较高档的特艺产品加以比  较,便会发觉:现代名家壶往往以精工细作取胜,而高档早期壶则以写实传神擅场。古谓:“水至清无鱼”,就艺术欣赏的角度而言,精工细作的结果,常易落于刻板生硬,反不如有收有放,来得写意传神。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主观审美判断,只宜意会不易言传。
    有趣的是,我们若将某些当代名家的陶作拿来与他们的早期作品相比,便会发现上述的情况相当明显。推断其因,或许是在八十年代以前,这些第二代、第三代陶手在历经一、二十载寒暑的严格磨练后,其制作技艺已臻圆熟之境,复以当时的社会较为封闭,工作环境单纯,生活大事除了柴米油盐以外,便是在上工时间达成上级交付的产能指标,所以较能心无旁骛地专心制器。而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的商业刺激,开始渗入这个原本封闭性较高的环境,个人创作意识逐渐抬头,人人勇于创新求变,但随之而来的拜金浪潮,也无坚不摧地干扰了艺人的创作态度。这些微妙的变化都具体显影在壶艺创作上。    
    许多早期红土水平壶多盖上“荊溪惠孟臣制”,它们的红润土胎令当代的藏家艳羡不已。
    其实,真正的艺术创作必是酝酿自内心,它是水到渠成的,若是一味地强求“形而下”的具象写实,想藉由精雕细琢来弥补内涵的不足,充其量只不过是达到“形似”而已。
    当年的中、低档早期壶的包装十分简单。
    当年的紫砂名手制作的高档早期壶,由于器形、神韵、做工、土胎、火候俱为一时之选,所以多作为外销海外的主力商品。曾多次远赴日本、东南亚各国,寻觅早期外销紫砂陶的黄先生,就曾在日本发现一套某紫砂工艺名师三十年前制作的报春壶组。该作不但品相、做工俱佳,更难得的是它显然数十年来都被束之高阁,幸运地保留了出厂时的原始包装。黄先生形容该包装十分精美,虽不能和现在相比,但仍足以看出高档紫砂壶当年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作者:玲儿
日期:2023-07-08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