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陶器名杨天下,傲视群伦,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而这种“茗注莫妙于砂壶,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的共识,也是早自明期便已形成。迄今,尽管科技进步,材料科学高度发达,却也不能榣撼宜兴紫砂壶在嗜茶者心中的崇高地位。宜兴砂器成名的因素固然不少,个人倒以为应可将其归功朴“土、工、型、用”四大点,即是―天赋优异的土质、精湛独特的成型技艺、变化万千的造型以及绝佳的实用性。
为了让紫砂同好充分了解宜兴独到的成型工艺,紫玉金砂企划了一系则图文并茂的深度报导,将陆续带领读者从紫砂成型工具、打身筒、镶身筒,到挡坯成型法,向浅入深地对这种充满传奇色彩的传统技法,做一系列的巡礼。
在紫砂器鉴赏的诸多标准中,“做工”一直是评断砂器良窳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一丝不苟,绝对精准的做工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件杰作,相反地,适度松弛的线面,反而可以获致砂壶轻松的“表情”,融入更多的人性色彩。例如,现代一切讲求机械化,追求量产获利,大量引用模具的结果,使得紫砂壶千篇一律,冰冷无情,往昔纯手工制作的亲切手泽,已不复多见,或许这就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传统的紫砂成型工艺,应是全程均以纯手工捏制而成的。一件紫砂陶器从搏泥到成型,至少要经过数十道的复杂工序,手工制作的比例越高,便需要越多的辅助工具,由此可见紫砂的成型工具在幕后扮演的重要角色。无怪乎,古人要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实上,自有史册的记载起始,紫砂成型工具便与艺人息息相关。清初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所记战的金沙寺僧“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以及供春“淘细土搏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这些便是最早见诸史册的紫砂成型工具及技法。